24h动态心电图检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月3期   作者:靳薇
[导读]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特点


靳薇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天水741000)


摘要: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26.09%、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4.35%、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19.57%。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19.57%、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43.48%、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13.0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0:00~6:00,室性、房性及窦性心律失常者,心率分别为(87.0±1.1)次/min、(88.1±0.9)次/min、(87.4±2.0)次/min,缺血时间分别为(11.3±1.0)min、(11.5±0.6)min及(11.4±1.1)min。6:00~18:00,室性、房性及窦性心律失常者,心率分别为(80.5±3.2)次/min、(80.4±2.8)次/min、(80.4±2.7)次/min,缺血时间分别为(8.3±0.2)min、(8.4±0.3)min及(8.4±0.4)min。18:00~24:00,室性、房性及窦性心律失常者心率分别为(64.1±2.1)次/min、(64.3±2.4)次/min、(64.4±1.9)次/min,缺血时间分别为(3.2±0.1)min、(3.4±0.2)min及(3.3±0.2)min。各时间段心率与缺血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够有效检出心律失常,明确心率异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辅助治疗疾病。
关键词: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率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心律失常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心律失常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疾病,治疗方法均存在差异。早期检出疾病,有助于及早干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心电图为临床用于检测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常见检查技术包括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两种。为提高疾病检出率,本文于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观察了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92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6/20,年龄(51.87±26.65)岁,对照组性别:男/女=25/21,年龄(51.49±26.42)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1)常规处理皮肤,确定电极导联安装位置,采用三通道心电图记录盒检查。(2)于患者身体相应部位贴好电极,连接导联线、电极及记录仪。(3)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心电测试,如无异常,则可开始检测。(4)携带24h动态心电图期间,患者应远离电磁干扰,避免使用手机,以免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26.09%、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4.35%、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19.5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心电图为医疗检查技术的一种,要求利用相应仪器,自体表记录心脏不同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检查后所得到的图像,可明确反映心脏节律,供临床判断心脏有无异常。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采用心电图诊断,检出率较高[1]。常规心电图检查,具有效率高的优势,但因检查时间短,通常难以记录异常心动状态,疾病检出率较低。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疾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19.57%、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43.48%、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13.04%。
   与常规心电图相比,24h动态心电图要求24h连续监测患者的心动情况,虽检查所需时间长,但不影响患者的生活。临床研究发现,部分心律失常具有隐匿性,若非特定状况,难以检出疾病[2]。此外,采用该技术诊断阵发性心律失常,同样可避免检查结果出现遗漏。本文研究表明,晨起时,患者心率较快,心肌缺血最为严重。夜间,患者心率显著降低,心肌缺血时间缩短。通过对不同心律失常患者各项指标的观察发现,各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室性、房性、窦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及缺血时间均遵循上述规律而变化。值得注意的是,24h动态心电图虽具有检出率高的优势,但因导联有限,该技术难以反映心脏的整体情况。因患者携带检查仪器时,常处于活动状态,且常携带手机等可产生电磁波的电子产品,检查结果同样可受到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疾病检出率,临床应嘱患者于携带动态心电检查仪器期间,尽量避免活动,应远离电磁波,避免图像因受干扰而出现异常,患者进行穿衣等活动时应谨慎,以免导致电极脱落,导致疾病检出率下降。
   综上所述,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够有效检出心律失常,明确心率异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辅助诊断及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潘登,潘月,陈惠红.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1):29-30.
[2]肖玉梅.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8,31(24):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