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月3期   作者:王燕
[导读] 评价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采用中药的治疗效果

王燕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评价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采用中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诊的88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4例/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5.0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82%)小于对照组(34.0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病;并发症;中药治疗
   高血压病发病率高,同时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死亡和致残。非洛地平缓释片对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快速反应的优点[1]。但是,长期使用西药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88例,患者的入组时间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抽签法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对照组,33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57岁-82岁,平均年龄是(63.49±3.41)岁;病程时间在1年-7年,平均病程时间在(4.59±2.31)年。观察组,31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55岁-80岁,平均年龄是(63.51±3.15)岁;病程时间在1年-8年,平均病程时间在(4.59±2.15)年。两组资料相比,(P>0.05)。
   纳入标准:①高血压病脑出血疾病诊断标准;②知晓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GCS评分低于8分;②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史;③中药不耐受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予以患者非洛地平缓释片(生产厂家:南京易亨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396,规格:5m克*20片)治疗。2.5m克/次,每日一次[2]。
   观察组接受中药治疗,柴胡、大黄、牡丹皮、枳实、枳壳、芍药各10克;半夏、黄芪、生姜各6克;大枣10枚,(加减治疗)脾胃虚寒者去枳壳加党参与茯苓;发热者去枳实加黄连;大便粘腻者加木香与苍术;便秘者加芒硝;头晕乏力者去大黄增柴胡与黄芪[3]。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了两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情况。(1)治疗有效率。(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皮疹。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治疗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表示,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临床治疗效果数据(见表1),观察组高血压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高血压病疾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疾病同样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原因,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心理衰竭和慢性肾脏病。中医是传统医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能调节阴阳失衡,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于西医。疾病需要采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中药在高血压病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4]。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高血压病是由病人的身体虚弱引起的。通过大量的研究,可以证实这种疾病是由气血亏损引起的[5]。患者疾病的特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治疗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由于病理的复杂性和疾病的差异性,必须采用肝、脾、肾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同时,治疗的基本原则应该是肾。中药对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具有效用,研究主要就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展开中药治疗的分析。中医认为,眩晕是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中医常认为风、火、瘀是引起头晕的原因。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关键在于辨证治疗,患者常有不同的证型,其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剂中柴胡与大黄是解毒凉血的药物,枳实可理气益中、生姜与大枣调和脾胃。同时,在应用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传统医学辨证施治思想,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予以调整用药,其临床效果显著。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5.00%),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82%)小于对照组(34.09%)。
   总而言之,本次研究说明中药治疗高血压病可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虹.中医中药如何防治高血压病[J].特别健康,2019,(12):33-34.
   [2] 陆宇光.高血压病眩晕应用中药天麻钩藤饮治疗的效果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9,(9):159.
   [3] 李艳,刘辉.降压类中药组方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8):66.
   [4] 梁敏仪.中药封包熥络疗法联合穴位注射在高血压病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2):3143-3146.
   [5] 许冬.高血压病眩晕应用中药天麻钩藤饮治疗的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