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月3期   作者:张雷 尹巧真
[导读] 研究抗生素治疗患者实施药学干预的合理用药疗效。


张雷   尹巧真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妇幼保健院;山东枣庄277400)

【摘要】目的:研究抗生素治疗患者实施药学干预的合理用药疗效。方法:择取84例我院纳入的抗生素治疗患者,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抽签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42例。参照组予以常规管理,实验组予行药学干预,讨论患者的用药时长及症状缓解时长、处方合理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用药时长、症状缓解时长短于参照组,实验组合理处方比例(95.24%)高于参照组(57.14%),较之于参照组(30.95%),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9.52%)较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药学干预能够促进抗生素用药合理性,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抗生素;药学干预;合理用药

   抗生素是临床中的常用药物,一般为预防性用药或治疗用药之中,主要作为感染防治药物,但是我国当前抗生素滥用问题十分严峻,虽然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多种致病体,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耐药性细菌比例[1]。对此,本研究对抗生素合理用药方式进行分析,讨论药学干预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纳入的抗生素治疗患者84例,利用抽签法,其中分为实验组(n=42)与参照组(n=42)。实验组抗生素治疗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龄分布18-72周岁,均值(50.19±13.58)周岁。参照组抗生素治疗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龄分布18-71周岁,均值(50.15±13.52)周岁。抗生素治疗患者年龄、性别未见显著差异性特征(P>0.05),其校准结果对比值与统计学要求一致。
1.2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管理,实验组予行药学干预,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对其实施细菌药敏试验,了解其细菌药敏情况,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患者抗生素处方[2]。处方开具后,由专业的高年资要是对其处方进行审方处置,对于存在问题的处方,需进一步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临床中抗生素联用发生率,必要时谨慎开具抗生素联用处方,在患者用药期间对其体征加以监测,防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84例抗生素治疗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用药时长及症状缓解时长通过t检验,(均数±标准差)是其表现方式。以X2检验处方合理性及不良反应情况,(n%)是其表述方式。统计学判别标准是P<0.05。
2结果
2.1抗生素治疗患者用药时长及症状缓解时长比较
   对比抗生素治疗患者用药时长及症状缓解时长数据(见表1),实验组用药时长、症状缓解时长短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抗生素是临床之中常见药物,具有杀菌作用,临床之中多用于细菌感染治疗方面。但临床实际应用期间,抗生素除了具有临床抗感染治疗作用之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DNA污染、抗药性等问题,其滥用现象对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身体健康均造成严重危害。鉴于此,本研究实施药学干预于抗生素应用中,结果显示,实验组用药时长、症状缓解时长短于参照组,实验组合理处方比例高于参照组,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通过加强用药前药敏试验、处方审核、用药期间体征监测等形式,能够提升抗生素处方合理性,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保障抗生素治疗患者的生命安全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对抗生素治疗患者予以药学干预,患者治疗时长较短,且提升了临床抗生素处方合理性,控制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药学干预于抗生素用药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成文.临床药学干预在抗生素合理使用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2):152-153.
[2]江范.研究药学干预在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154-155.
[3]张璐.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做法与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18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