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建设跨入新时代,建筑行业获到了蓬勃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节能和环保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施工规范性、技术应用效果等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应用中要遵守相应的规范,选用合适的砌体材料和施工工艺,不断提高砌体工程的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功能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的蓬勃发展,给建筑行业提供了极大的助力。而建筑工程切实地影响着社会生产建设,更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筑工程规模通常较大,涵盖了各种项目。其中建筑填充墙体的地位尤其重要,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如果该项目施工质量不达标,将会妨碍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延误施工进度,造成企业的损失。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该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认清建筑填充墙砌体在整个工程中的地位,并严格规范相关技术的实施,确保所有流程的操作都符合规范。
1建筑工程中的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1施工准备
填充墙砌体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充分熟悉设计图纸,编制施工方案或措施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和质量标准进行砌筑。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现场砌块的具体尺寸制作皮数杆,杆上应标有每层砌块的高度、门窗位置、腰梁位置和墙上留洞及埋件的位置,皮数杆通常立于砌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间距不宜超过15m。
施工前应对结构基层进行质量验收,修补质量缺陷,做好工序交接检查工作,按照设计图纸在基层上测设水平和高程控制线,作为砌筑施工的基准。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筋应与原结构有可靠连接,留置位置应与砌体灰缝相符合,不得弯折使用,拉结筋未端应设垂直弯钩,按照规定进行抗拔试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砌体底部应砌普通烧结砖、多孔砖或按设计要求设置混凝土坎台,其高度不小于200mm。
砌筑前1~2d将砌块与砌筑面洒水湿润,水分渗入表层一般以0.7~1.0mm为准,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控制在5%~15%,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同时,要均匀洒水,保证砌块的含水率基本相同,减少因含水率差异而导致膨胀系数和吸水率的不同,提高砌体黏结强度,防止墙体开裂。砌块现场存放场地应夯实,平整,不积水,砌块码放应整齐。砌块的运输与堆放应轻拿轻放,避免磕碰,防止缺棱掉角,尽量减少二次搬运。
1.2砌筑技术
砌筑施工前,根据墙体尺寸和砌块规格,妥善进行平立面排块设计,尽可能地减少现场切割量,不够整块时可以锯割成需要的尺寸,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根据砌块厚度与结构净空高度及门窗洞口尺寸切实安排好平立面的排块设计,避免浪费,达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的常用操作方法主要有“三一”砌筑法、刮浆砌筑法和铺浆挤砌法,刮浆砌筑法一般用于平拱和窗台等特殊部位,铺浆挤砌法的铺浆长度不宜超过700mm。“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和一挤揉的砌筑方法,因其灰缝饱满度高、黏结强度大、砌筑质量容易保证而得到广泛应用。空心砌块一般采用“反砌、对孔、错缝”的施工工艺,以保证水平灰缝的饱满度、竖向荷载的传递和砌体的整体性。砌体应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砌,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转角处相互咬砌搭接,特殊情况下需临时间断处应留置斜槎,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严禁留直槎。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厚度一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小于90%。
灰缝厚度宜为8~12mm,当竖向灰缝大于20mm时,应灌C20细石混凝土并插捣密实,竖向灰缝饱满度得不应低于80%,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灌竖缝应在每皮砌块校正后进行,先灌缝,后勾缝,勾缝深度距墙表面为3~5mm。
1.3构造要求
为了提高填充墙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应在砌体适当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留设构造柱,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墙长度每5m设构造柱。构造柱应置于墙的端部、墙角和T形交叉处,构造柱间距除满足设计要求外,砌体无约束的端部也应设置。砌块填充墙与构造柱之间以φ6拉结筋连接,拉结筋埋于砌体的水平灰缝中,进入每边墙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作90度弯钩。沿墙高每500mm宜设置通长配筋砂浆带,配筋不少于2φ6,并应与构造柱可靠连接。框架柱、剪力墙侧面和梁底梁面等结构部位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预埋φ6的拉结筋和构造柱、圈梁的插筋,位置应准确,预留钢筋需采取可靠的防锈蚀措施。
1.4验收阶段的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中的施工检查验收技术是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筑施工单位的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做好施工的检查验收工作,保证填充墙体的效果。在实际的填充墙砌体工程中填充墙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填充墙检查验收环节要求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对图纸熟悉程度较高,在实际的检查验收过程中,相关的检查验收环节较为复杂,依托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填充墙的水平或垂直位置进行测量,从而有效保证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的准确性。
2填充墙砌体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2.1预埋预留
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中,需要在其中预埋各种水电管线、铁件、线盒和门窗连接件等,预留各类孔洞和沟槽。这些预埋预留件的位置准确性对后期安装施工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削弱填充墙砌体的截面,成为结构受力薄弱部位,需要在砌筑施工时引起足够重视。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空心砌块可按设计位置将管线敷设在芯孔内;必须开洞、开槽时,应采用专用机具钻洞、切槽,避免捶击、打凿;管线埋设、回填应采用适当的材料,保证密实牢固,抹灰层设置加强网等防裂措施;砌块与门窗的联结可采用将预制好埋有木砖或铁件的混凝土块随洞口两边同时砌筑,混凝土块规格应与砌块尺寸相协调。
2.2防裂抗渗
填充墙砌体整体性相对较差,砌块与主体结构因材质不同导致温度膨胀率不一致,开裂渗漏成为其质量通病,应采取相应构造措施重点防控。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设置加强网等措施防止开裂,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50mm,重点部位墙面应采取满铺加强网,并应位于抹灰层中部。门窗上口及窗洞口一般可做成钢筋混凝土拉结带,且全长贯通,以增强填充墙在门窗洞口等薄弱部位的整体性。
2.3加强材料进场和砌筑过程的监督检查
首先,应检查各项许可证和合格证是否齐全,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允许进场使用;第二,应检查墙体是否按规定设置构造柱、圈梁、过梁等,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第三,应检查砌体和柱或剪力墙交接处是否有拉结筋,拉结筋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第四,应检查墙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可用靠尺、水平仪等专用仪器来检测;第五,应检查砌体灰缝是否均匀饱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结束语
填充墙砌体工程作为建筑墙体结构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规范,保证工程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对施工的各个流程加以管理与控制,以提升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滕利红.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7):72+76.
[2]侯云飞.关于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5):175.
[3]岳利生.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