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思考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4月第10期   作者:李昕光
[导读] 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需要

        摘要: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于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围绕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析,以供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关键字: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与城市相比较而言,乡村的科技、交通和经济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如何将现代城市文明与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效融合在一起,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探析。
1.美丽乡村的内涵
         (1)创造生态美。大部分乡村都位于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区域,田园风光优美,创建美丽乡村一定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在保护田园风光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以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存的目的。(2)构建环境美。美丽乡村需要创建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其关键在于乡村卫生环境的政治,保证环境整洁卫生。(3)构建建筑美。美丽乡村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代表着乡村的门面,其规划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着乡村整体布局,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人对空间的感受。建筑的面貌是乡村建设的外在形象,所以建筑需体现出地貌与文化等多元素的特点,充分展现地方特色[1]。(4)创造生活美。乡村生活蔓延着生产,乡村景观又是其生活的外在表现,因此,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期间景观与生产由生活联系在一起,组成为一个整体。假如景观不适应生产,那么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有可无。所以,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展现出乡村的实际生活,将景观、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组合为一个整体,共同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5)创造地方美。彰显地方美突出乡村的特色文化,乡村的民俗文化即其灵魂所在。构建美丽乡村最为关键的便是彰显乡村特色,发扬与传承乡村文化,以此来确保居民能够快速适应乡村发展。
2.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期间潜在的缺陷
         2.1没有一套完善、全面的规划体系
         在具体建设期间,有不少乡村干部并不理解这一行为,致使自身的引领作用不得已发挥,并且很难得以贯彻落实。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未认真完成规划工作,已有的规划不够细致。规划人员并没有全面掌握乡村的情况,考虑问题过于片面,仅仅是走过场,流于形式,致使乡村规划建设严重脱离实际,包括定位和起点都存在很多的问题[2]。其次,上级领导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态度存在差异,所以其制定的标准也存在差异。
         2.2土地流转困难,用地指标受限
         土地流转是农村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当前现状而言,我国的土地流转困难,用地指标受限,并且缺乏相关方面的法律体制,致使这些问题一直存在,得不到有效处理。另外,农村集体资源较少,在宅基地置换与使用等方面处理不合理,致使常常发生拆迁困难的事情[3]。
         2.3美丽乡村建设观念落后
         有不少地方的群众一级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存在观念滞后、情绪不高的现象,缺乏创新意识,工作实施没有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首先是缺乏集体观念。有不少村集体缺乏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滞后,所以,在公益事业方面无暇顾及。村民对待美丽乡村建设的态度也持消极状态,认为这只是上级领导的事,集体事情集体论,和个人没有太大关系[4]。其次,缺乏足够的发展意识。还有一部分村民满足于当前的生活现状,过了农忙季节,安于在家休息。最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乡村中有一部分村民坚持保持陋习,生活过于懒散,随意丢垃圾,破坏周围环境,致使农民生活环境遭到损坏,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3.加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有效策略
         3.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美丽乡村在建设规划期间,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国家政府相关部门要求每年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不得低于1000万元。尽管如此,在建设中资金数量仍然是杯水车薪,周转不开。缺乏启动资金,致使很多乡村都没有创建集体经济,为了减少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有不少农村采取信贷的方式借取资金,待国家财政补贴之后再还,当前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建设需求与投入资金差距很大。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一系列工作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方可更好地展开,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给予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大力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通过制定并出台惠民政策,招商引资等措施,为美丽乡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2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未得以充分发挥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受众群众,所以,在规划建设期间,一定要做出充分的市场调研,确保整体规划与建设满足农民需求,得到农民的拥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只有让农民满意,工程建设才算是成功。因此,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必须要保证群众受益,这就要求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以村民为本,充分尊重村民的需要和意愿,让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当中来。
         3.3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结合当地环境、文化、乡村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给予乡村的规划建设与发展科学定位。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独特优势,在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环保环评的维护,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体现乡村的自然美。其次,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应该坚持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之路,并且要注重外在形象与内下精神共同建设,可以将乡村的养殖业、种植业和旅游业等充分结合起来,并且要加强后期的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3.4美丽乡村建筑设计
         美丽乡村建筑风格设计时要结合乡村的整体风格,尤其是新建建筑要符合乡村整体风格的要求,一方面能够满足村民的意愿,同时也能够突出乡土文化的特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保留好具有文化价值的旧建筑,挖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保护好其原有的外观和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缮。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建筑的建造都需要提前征求村民的想法和意见,最大程度地满足村民的意愿。乡村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出乡土气息、原生态等特点,在强调美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实用性。为此,乡村规划和建设的乡村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乡土材料为主,充分体现本地特色,确保建筑风格与乡村风格保持一致。
4.结语:
         总之,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创造生态美、生活美和地方美以及构建建筑美、环境美。现阶段,我国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期间仍然存在着诸多潜在的缺陷,阻碍着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因此,在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之路,加强乡村经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受益等,最终将现在的乡村村建设发展成为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王起柱.美丽乡村风景带景观设计探析—以罗联乡美丽乡村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6,
(24):80-81.
[2]李咏华,傅晓,马淇蔚.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低碳乡村景观优化策略初探[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02):152-155.
[3]李妍俄.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102-105.
[4]张保磊,周成凯,吴庆轩,等.基于“美丽乡村”定义分析的乡村更新改造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