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联网+”模式下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改革 石和梅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石和梅
[导读] 文章分析“互联网+”和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         石和梅   650000

摘要:文章分析“互联网+”和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课堂教学也如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提升高中教育教学水平,助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此,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探究了提升高中教育教学水平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教育教学;管理
        引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更新发展,高中的通用技术教学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教师和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也更加重视,这种教学方式也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培养方向,对于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当中引入情景教学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提升教学效果,确保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基于“互联网+”对教学资源进行融合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借助网络优势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有效整合资源,将“互联网+”的价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教师要善于对先进技术进行挖掘和分析,在原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分析,以利于实际教学内容的挖掘。第二,教师要使用“互联网+”模式,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教导,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针对知识内容共同研究和分析,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挖掘和分析,从而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时效性。例如,教学信息技术基础中的“文件下载”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网络上寻找相关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针对性的研究。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通过交流和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既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又能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时效性。
        二、创设良好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究过程中。基于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游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趣味化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知识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教师在《信息及其特征》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材文本上主要是纯文字理论知识,虽然有案例,但是叙述内容较多,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信心和耐心阅读。为此,教师可以在进行新课前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信息特征得视频,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些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是随处可见的,进一步体验日常生活中信息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课件,结合连连看的小游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进一步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在新课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一练和课堂总结,来归纳或是梳理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1]。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采用技术课程进行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当前大部分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喜欢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进一步提升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切入教学当中,进一步拉近技术和生活的距离。比如,在学习《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节课程的时候,教学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方位的了解什么是技术试验,进而知道技术试验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验当中,充分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对不同的试验进行了解,选择最适合的实验方法。比如,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在刚才的学习当中,我们了解了技术试验的意义和形式,同学们可以回答一下,我们坐的板凳结不结实,应该如何去试验?”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引导学生做“强度检测试验”,学生既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又能够在实验当中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学习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2]。
        四、媒体辅助教学法
        结合我国当前各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来看,媒体辅助教学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关键的是教师在对高中生开展有关通用技术生活化的课程时,怎么样才能够有效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并非是要让课件取代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也不是将课本上的内容制作成PPT,而是要恰当的利用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其次要制作精良,恰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自身亲身体验与学生的亲生经历相结合,再现实际生活中的亲身实践,促使教学活动相对丰富活泼,为教育教学活动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3]。
        五、提升学生判断和识别信息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很多学生都开始使用网络进行聊天。网络聊天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它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缩短了学生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和情感倾诉的空间,而且为他们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此类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判断和识别能力,让学生能够分辨信息的真伪,降低和抵御不良信息的冲击,在网络上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网络上有很多的游戏,一些学生抵不住诱惑,陷入到游戏中无法自拔。这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游戏、自觉抵制游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渐转变为自身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率[4]。
         六、创设良好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究过程中。基于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游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趣味化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知识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在开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当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情景教学法,并且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切实开展情景教学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课程中的难懂难学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散思维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业贵.探究“互联网+”模式下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250.
[2]李倩.“互联网+”时代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3]刘伟.探究“互联网+”模式下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4(22):47-48.
[4]樊子航.“互联网+”的政治经济学的认识[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321.
[5]刘春飞.基于“互联网+”的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管理转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