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曹静鹏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曹静鹏
[导读] 高中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育的方式上,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专注于对学生进行死板的知识点灌入,导致学生解题时生搬硬套。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曹静鹏   751600

摘要:高中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育的方式上,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专注于对学生进行死板的知识点灌入,导致学生解题时生搬硬套。这种传统的解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需求,限制了学生的解题发展需要。在新型教育改革的推进下,高中教师对数学教育开始重视起来,重点培养高中学生对数学难题的解题思路与综合能力素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育中,常遇的解题阻碍和如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策略;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在高中课堂,教师发挥的作用相当大,因此在数学课上对培养和提升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中,教师应当发挥主要作用,对于所要讲授的内容要研究的透彻、深入,从而更好地辅导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将其穿插到知识传授和习题讲解中。
        2.高中阶段进行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在接受数学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学生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而只是被动且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顺应学生的思维认知习惯,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及成就感。比如,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高中数学的难度往往比较大,也很吃力。在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不应仅仅将成绩作为开展教学以及评判的唯一标准,最为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并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能力提升上。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也是开展数学学习的关键之一,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发现琐碎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掌握数学学习的秘诀,并且举一反        三,将在数学课上形成的知识和经验嫁接到日常生活中。由此,才能实现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融会贯通,并理解数学知识,掌握问题解决的规律,这也正是高中阶段实现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措施
        3.1培养数学反思习惯
        反思习惯的形成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大多数高中生还没有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反思,往往在上完课后,没有第一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消化,而是抓紧时间完成作业,解题时也只知道生搬硬套,稍有变通的题目就两眼一抹黑了。这种学习模式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信息,甚至会逐渐消磨他们的学习意志,学生完全将数学学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毫无积极性可言,更谈不上对学科的深挖。摆脱这种状况的关键在于,在做作业之前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形成概念体系和解题思路,那么解题时就一通百会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学生生活认知指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逐步养成反思习惯。
        3.2联想认知,培养解题的发散思维
        联想是由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影响,因为外界诱因而,建立起的一种联想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地调动自身的知识记忆储备,输出与学生当前所做题型相关的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在进行推理时,可以先找到数学题目的规律,然后再进行深入解题,利用发散性思维,将知识转移到问题中来解决难题。


这种思维方式使学生对问题的联想从一个中心点发散开,让学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解题感受,从此不再拘泥于一种解题方式,锻炼了学生解题的发散性思维。
        3.3梯度练习
        不同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的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辅导,而对于成绩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根据其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梯度式训练。数学的学习内容往往环环相扣,因此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课程进度,教师在辅导此类学生时,可以根据其已经掌握的内容为其制定单独的辅导方案,使学生逐步掌握所学内容,慢慢跟上课程进度,而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辅导,在数学学习方面多下功夫,确保自己不被落下。此外对于部分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制定更高难度的学习方案,从而进一步强化其数学水平。当然在制定方案时要根据学生掌握的内容循序渐进,避免因难度过高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3.4学生积极记录反思笔记
        学生数学解题过程中反思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学生要针对反身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的学习规划,针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进度,学生要积极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能够对平时的数学练习题以及考试的重点题型等做好笔记,培养自身数学概括总结的能力。另外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记录反思笔记,也能让学生对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理解,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个章节的数学重点,以及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在数学的反思笔记中也能找到自身的解题缺陷和思维漏洞,可以总结高中数学学习的经验。
        3.5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首先要审好题,但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粗心大意,不仅降低了做题的准确性,而且还难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相关题目,了解题目中所蕴含的已知和未知条件,然后通过掌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挖掘题目中所隐含的关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解题的重要线索,由此锻炼审题能力,促使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做题的准确率都得到提升。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用红色的笔勾选出关键的数字,从而避免在审题时遗漏重要信息,另外,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时,也要将勾画关键条件的动作展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这种训练也是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的技巧。在勾画完重要的条件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然后通过线索找到解决数学题目的相关方法。
        3.6错题研究
        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题是很常见的现象,出现错题的原因除了审题不当之外,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学生对于某一题型的解题思路掌握不好。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找出其掌握不全面的知识点,并对此知识点涉及的题目进行强化性训练;而学生可以将自己容易做错的题型收集起来,主动找教师研究其中的解题技巧并进行大量强化训练,从而加深对不熟练知识点的掌握。
        4结束语
        高中数学的解题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具有重要帮助,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反思能力,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明确自身高中数学中存在的漏洞,更好地巩固高中数学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陈安玉.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31-132.
[2]盛龙.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123.
[3]张力宁.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27.
[4]杨群.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22-123.
[5]王录金.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