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写作文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林如明
[导读] 作文教学与实践,不管何种理念何种模式,都不能脱离其基本要求——实。

四川省恩阳区柳林镇来龙小学    林如明  636090

摘要:作文教学与实践,不管何种理念何种模式,都不能脱离其基本要求——实。真实是生命,充实是力量,朴实是美丽,这些都是贯穿在作文之中的精神素养。
关键词:实实在在(真实、充实、朴实)
        写作的教与学、学与练,一直是小学和中学阶段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青少年学生最感头痛最感疲乏的一项学习任务。根据作文的本质和特点,人们早已归纳概括出许多程式化的东西,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用语等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反复地灌输传授给了学生,基本框架、基本内容、基本法则业已基本熟悉。但是,这只能应付考试,且有不少学生仍然是残缺地病态地写着作文。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创新,从形式到语言都有所不同,但是,这只能亮亮眼睛,秀秀风气,内涵的东西反而少了。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发现并总结出其中的三句“真经”,也算是三句“实话”,在此念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真实是生命。几乎所有作文都有一个普遍性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人们崇尚真实,厌恶虚假。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缺乏生活就不真实,缺乏真实就令人反感,就没有生命力,就失去了写作表达的意义。
        “真实”从内核来区分,有事实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有真金白银,让人踏实安稳;有真材实料,让人可信可行。时间在流逝,生活在继续,每天都有新经历好故事,也都有不同体会别样感悟。自己的也好,别人的也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紧紧抓住里面的“异”,就会让人感觉到生活的多样与鲜活。不合逻辑,有悖常理;搔首弄姿,无病呻吟,只会令人啼笑皆非,厌恶作呕。
        “真实”从来源来区分,有原汁原味的真实和类似情状的真实。原汁原味的真实需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并且没有心理顾忌地反映生活、表达生活、定格生活。一位学生写清早来到竹林,头上掉了一坨鸟屎,这不但不是不雅,反而是一种乐趣,也是生态优美的写照。类似情状的真实尽管不是自己的甚至不是周围人们的真实生活,也要让人觉得是真实的,有生活的底蕴。这就需要避忌和改变。
        不少学生喜欢大段大段地搬下影视作品或报刊杂志的东西,这不是创作,而是选摘。如何是好?一是控制数量,取其部分为己所用;二是修改枝节,加入自己的生活元素;三是换个开头,不要老是说从哪儿哪儿看来的,哪儿哪儿听来的,直接以叙述或描写开启作文。
        有不少学生图方便省事,甚至是一古脑儿全部搬下别人的文章,这更不是创作,而是转载,说得不好听就是剽窃。如何是好?上上策是不去抄袭,下下策是不要出现“俺(们)”“咱(们)”这些不是我们四川省巴中地区的人称,不要出现“小兴安岭”“西双版纳”这些非本土地名,不要出现不是本地的方言、风俗、物产、历史、典故。一句话,要修改得有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如此说来,类似情状的真实很是费事,倒不如下功夫追求原汁原味的真实。
        忠实于生活,会让人感觉到可信可亲,能够调动起读者的认同感和阅读积极性,作文的表情达意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
        充实是力量。习作都有阶段性的字数要求,到了初二和初三,要求学生写到600字以上,这是形式上的充实。数量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至少,不会只言片语,残缺不全,单薄伶仃。怎样达到规定的字数,使学生写的“像”作文?我认为途径有二。
        其一,字不够,事来凑。中学生写的主要是记叙文,一件事显得单薄,不足以刻画人物突出主旨,就再来一件。两件事一详一略,或者一件、两件事情之后,再来个概括列举现象,做到点面结合。
        其二,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描写方法尽量使用。文体有特点,表达有侧重,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一般是不会只使用一种表达方式,但也不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方式都用上。通常是根据需要,两三种方式结合运用,既能完全表达意思,又能充分体现效果。


记叙、描写是记叙文、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恰当细致地运用描写,会使作文具体生动。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既有舞台,又有角色,齐了。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等方面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更逼真,活了。
        有的作文虽然字数较多,但是里面重复啰嗦,言之无物,感觉是肤浅轻飘。只有做到内涵上的充实,才能使作文沉甸甸,有分量.怎样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写的“是”作文?我认为途径有四。
        其一,向修养要底气。这里所说的“修养”,既指技能素质,又指情操涵养,全在乎平时的培护蕴蓄。
        其二,向生活要灵气。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了新奇,悟出了真谛,就有了写作的灵感和定位的东西。
        其三,向英模要大气。见贤思齐,见英雄模范而感知他们的魅力人格、崇高品质、伟大精神、辉煌业绩.我曾不间断地向学生推介“时代先锋”“身边的感动”“感动中国人物”,并抽出专门的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上面发下来的《廉洁文化读本》,从这些人物的事迹里吸收营养获得力量。
        其四,向时事要力气。时势造就英雄,时事淘汰盲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个地球,每天都有很多新故事新变化,如果眼不明耳不聪,就跟不上时代,所以,我让学生们多看新闻,了解时事。今年春期,我组织他们阅读了《幸福中国》这本书。有时候,别人还不理解语文老师让学生读政治书籍的用意。做到了这四点,作文的立意就有了广度和深度,作者的情感就不仅限于母爱和童真,选择的材料就不老是下雨天送伞半夜里看病。
        善于表达,兼收并蓄;“天”“人”合一,形神兼备,作文就有热度和力度。
        朴实是美丽。美丽的角度因人而异,美丽的标准因时不同。但是,多数人群多数时候普遍认为纯洁为美,率直为美,朴素为美,自然为美。拿作文来讲,它的这种美丽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语言的朴实。提倡百花齐放,鼓励不同风格,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丰富语文天地。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八股”,文必修辞,且连篇累牍。整篇作文,尽是比喻句排比句,且句句意思相近似曾相识,给人的印象是堆砌辞藻,华而不实,做作矫造,空洞无物。最早写几篇这样的文章,还是不错,但后来群起效之,则显得太滥,太滥则太俗。犹如宾馆里的雕花菜品染了大量色素,反不如道地的家乡小菜、普米普面实实在在,更有营养更加爽口。方言土语,民间谚语,是一个地方各种文化的积淀,最富有表现力,用在作文中能以一当十;平实的语言,朴素的句子,大白话,是生活的白开水,价廉物美,老少咸宜。
        其二,心灵的朴实。有爱才有恨,有思想才有个性,有看法才有说道。如果为了应景,为了跟风,为了上头,为了权威,说违心话,言不由衷,那是作文的苦恼,做人的悲哀。言为心声,只有心灵朴实,才有文章的朴实。从字里行间是可以看出是否说假话,是否真善美。
        素面朝天,也很光鲜。简约平凡、大方从容、干净朴实都是美,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美丽。如此,作文就有厚度和温度。
        “真实是生命”“充实是力量”“朴实是美丽”,做到了这三点,我们的作文便可亲可信,可圈可点,可把玩甚至可收藏。文以载道,文如其人,人生亦何尝不是如此——需要“真实”“充实”“朴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