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解读不同题材诗歌思想感情之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夏榕雪 胥雪燕
[导读] 在高中语文学教学中,诗歌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四川省芦山中学  夏榕雪   胥雪燕    625600

摘要:在高中语文学教学中,诗歌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围绕不同题材的诗歌思想情感展开解读,是把握诗歌内涵,抓住诗人的创作意图,了解诗歌艺术手法的关键。而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如何指导学生围绕不同题材的诗歌展开解读,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本文中,笔者围绕“高中语文解读不同题材诗歌思想感情之策略”这一主题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旨在找到解读不同题材诗歌思想感情的可靠策略,从而全面把握诗歌作品的鉴赏技巧。
关键词:高中语文;不同题材;诗歌;思想情感;教学策略
        按照诗歌题材类型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诗歌分为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送别怀人诗、爱情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诗这八种类型.由于不同题材的诗歌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解读诗歌思想感情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题材特征进行解读方法的合理选择,并从不同题材诗歌各自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诗歌中蕴涵的感情,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创作特色。接下来,笔者将从不同题材诗歌的某些共同点去分析、探寻几种常见的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解读方法。
        一、以反复朗诵为基础,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
        在解读诗歌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反复朗诵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但要想真正地朗诵好一首诗歌,还需要朗读者掌握一些必要的朗诵技巧。首先,在朗诵诗歌之前,需要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情感基调等等。其次,需要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再者,还可以借助一些想象进行大胆设计,借助诗情画意,对自己的想象力加以丰富,以此联想到诗歌中蕴藏的情感。最后,朗诵诗歌的过程需要保持节奏和谐、语言流畅,适当地体现出诗歌的音乐性特征。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雨霖铃》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采用诵读法进行教学。一读时,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教师可以配乐范读,在范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本首诗的情感。二读,即学生在齐读,在此过程中,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再次感受诗歌的情感。三读,需要明确诗歌的字面意思,初步了解诗歌写了什么景或者什么事,学生在疏通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四读要明确我们为什么这样读?比如,在《雨霖铃》这首诗中,我们在读的时候,为什么读得如此缓慢,情感为何如此哀伤、凄凉?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意象、细节、情感词等,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展开想象分析诗歌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再次诵读,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情感美。五读,即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在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带着感情去诵读,再次深入感受诗歌的情感美、音乐美。这样几个基本步骤下来,学生就能通过不断地诵读来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以情境代入为关键,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
       在很多诗歌中,诗人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情境,以边塞征战诗为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通常会采取寓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这种创作方式.在解读这类诗歌的思想情感时,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将自己融入到诗人创作的情境中,让学生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对诗人融入在诗歌中的情感进行全面把握。
        例如,在带领学生解读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边塞诗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诗歌中的情感,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情境代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诗歌中诗人所描绘的边塞场景,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或者自己的感受理解,结合世人的身世和时代背景,描绘出诗人在这种情境下的思想感受。这首诗以沙漠风光为创造背景,并且将自己出塞这一事件感受融入其中。在情境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感悟到诗人被排挤的激愤与抑郁不平之气。
        三、以课堂提问为线索,解读送别诗歌的思想情感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关键,在诗歌思想情感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提问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剖析作者融入在诗歌中的情感。
        例如,在带领学生解读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这首抒情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诗歌中的情感,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展开积极的思考,以此把握诗人融入在诗歌中的情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采的是芙蓉花,而不是兰花或者其它花?有什么用意吗?这种花为什么偏偏生长在兰泽?”“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主人公达到目的了吗?为什么?”“是谁在环顾望旧乡?”“通过采芙蓉这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分析这首诗歌的情感。学生会发现:本首诗看似随意采摘的的芙蓉花,原来是有着深刻的用意:所思之人是那样的清幽高洁,想必也只有这样的花才能配得上所赠之人、所思之人,而这个人在我心中该是何等的重要!以至于远隔千里,仍不住地回头遥望,因为“同心而离居”,以致“忧伤以终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不同题材的诗歌时,应该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选择恰当的情感解读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对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把握不同题材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及创作特征,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不同题材的诗歌。这些方法对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许艾利.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54.
[2]刘禹阳,耿涛,王艺潼.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养成的困境及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64-66.
[3]毛书骆. 高中现代诗歌学习中审美趣味养成的核心要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