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班级是身心发展向成人化过度的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和世界观逐步形成并得以全面彰显的主要舞台。作为助推班级建设的班级管理则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师生共同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根据高中生身心特点,依托班纪班规,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生有效发挥自身潜质,提高综合素质、历练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是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正确引导与情感投入、人文关怀有机统一的阵地,是决定班级建设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德育渗透
引 言
班主任是学校在管理学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角色,也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关键点。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学生们很可能通过一些消极的渠道发泄自己的压力,如游戏、暴力等,这种行为与素质教育相悖,需教师根据实际的班级情况进行德育。
1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的成因
1.1 教学理念模糊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可以使受教育者在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思想道德品质及观念符合德育的标准,这也是进行德育的主要目的。当前多数高中班主任并没有德育教育的理念,也没有严格遵照德育教育计划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对德育的实施以及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1.2 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轻视乏力
无庸讳言,德育一直是一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极其乏力的课程。全社会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是有高度的,明白德育工作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奠基工程,各级政府都颁发了不少相关文件,“立德树人”之类的教育思想被写成大标语,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张贴,其宣传规模不能说不大,每个学科教学标准中,也都把德育要渗透其中作为主要指标,不能说宣传力度不广,学校与班级的规章制度中,都是清一色的德育为首。应该说,德育意识,深入人心,但实际教育工作中,却并没有被社会、学校、家长像重视学科学习那样,把德育的方方面面切实地落到实处。尽管思想品德学科也可以考试检测试,但德育不光要求学生记住生活准则或者道德要求,不光要求学生能够理性分析社会现象,它是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它要求学生把想的、说的、做的高度统一,而且始终以国家和社会的道德规范为准则。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切中学生的不规范思想和行为,把讲道理与摆事实的方法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
1.3 沟通以及交流少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最为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是沟通和交流。其中,在德育中思想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是重要的引导者,因而班主任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德育内容,积极、有效地与学生沟通。然而,在实际工作之中,多数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往往采用敷衍塞责的态度,忽视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效果,导致教师与学生存在较大的矛盾,影响了德育工作开展。
2 高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策略
2.1 更新管理观念
德育教育要想融入班级管理中,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管理观念,重视德育教育的力量。对于城镇学校来说,学生日常接触的社会生活匮乏,对于新闻的感知
力不够,那么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当多加注意将社会新闻等加入教育过
程,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思考和感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班主任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之后,学生容易根据教师所讲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约束自己,让整个班级管理呈现出自觉遵守的状态。
2.2 树立正确的德育目标
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班级情况设置德育教育的目标。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实行教育,尤其对于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应当专门开设以“挫折”“自信”为主题的班会,确保德育教育与学生日常息息相关,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未来选择,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发展发现。只有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在生活、学习中更加自觉,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高中,在根本上提升思想觉悟,利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2.3 合理搭配,组建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具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代表,是学生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和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发挥好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每个班主任共同期待的结果。所以,班干部的确定和搭配至关重要。在班干部的任用上,班主任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高中生既具备自制、自立、自信、担当、激情的优良品质,也存在冲动、摇摆、受挫力弱等问题,务必遵循公正公平和互补的原则并结合班级生源结构的实际,采取学生自荐、同学推荐、任课老师建议、班主任老师任用相结合的办法,使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族别、不同性别、不同特质的学生相互搭配,组建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2.4 采用有效的方法沟通
良好的品德是增强德育的基础,在进行德育教学时,班主任需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之后依照相应的行为准则进行严格要求,以改正自身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同时也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学生在德育学习上的兴趣,提升德育教学效果。此外 ,班主任也应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加深,让学生成为德育教学的主体,实现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监督和相互学习的良好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能力。
2.5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实现班级管理制度化
在班级管理中要以彰显法治精神、制度理念、班级实际的,充分体现契约精神的班纪班规贯穿班级管理过程,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重让学生意识到班级管理是按集体化、规范性要求实现自我约束过程的制度特色,从而达到老师管理主导化、学生管理自主化、管理效果积极化的效果。
2.6 结合家庭教育优势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因此,要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就必须要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首先,要弘扬优良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文化象征,良好的家风时刻在提醒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家长群给家长分享一些名人的家庭故事以及优良家风,帮助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其次,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沟通学生在学校以及家庭中的情况,可以请相关的教育专家给家长进行讲座,也可以请优秀的家长总结经验,以此来发挥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3 结语
总之,只要班主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合作者和亲密朋友,充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就一定能做好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J].杨海丽.教育教学论坛.2012(06)
[2]做好班级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J].徐春玉. 新农村. 2006(06)
[3]班主任日常管理德育工作思考[J].曹建伟,宋明. 汉字文化.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