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有效实施德育工作是为学生的道德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初中阶段会因为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初中阶段的德育工作难度急剧增加。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工作当中的主要引导者,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而言有着极深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初中阶段班主任在实行德育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初中阶段在德育方面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分析
引言:
现阶段,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优化,在德育方面的教育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在德育方面实施教育过程中,占据整个初中阶段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所以就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德育工作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方面实施具体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内容十分枯燥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所教授的具体内容与德育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想要将自身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案以及内容,这样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进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但是,现阶段的班主任在进行实际的德育工作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深受传统式教学的影响,所以在教授德育方面知识的时候,通常是以“五讲五美”的教学方式为其自身的教授的主要内容。传统式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这样就会出现学生不能将知识听挺进去,甚至会导致教师教授过程过于形式化,从而不能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班主任对于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认知较浅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甚至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这个阶段的部分班主任只是重视学生的成绩,从而对德育方面的教育给忽略。在加上初中阶段的班主任的工作量较大,因为教师不但要充分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成绩等各方面信息,所以班主任的工作量十分巨大且忙碌,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德育工作盲目分工
在具体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班主任的努力,还需要其他科目的教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并且需要做到明确分工,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德育工作质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实际在德育方面实施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从主观的认为教育就应该是教师的职责,这样就会导致家长在家庭上并没有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方面的教育,而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加上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传授思想品德的教师的排课量相对较少,甚至跟学生之间的接触时间较少,这也是影响德育教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
(一)尊重学生,科学评价
在新课改中对德育方面的教学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度,教师需要将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价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让其顺利的开展。首先,班主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成绩了如指掌,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综合评价。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运用多元化且合理的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评价。其次,在对学生实施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民主、平等以及开放的原则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评价,因为班主任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所以需要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帮助学生让其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最后,班主任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意见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到认真思考。如果学生的观点更好并且正确的话,班主任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并及时承认自身所犯下的错误,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团队意识
在初中阶段对德育方面实施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实现全方位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在实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将知识点灌输至学生的脑海中,并且不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理论与实际的生活相脱节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的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还能有效的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的方式,从本质上提升在德育教育方面的质量,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方位的进步。
(三)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初中阶段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跟学生实施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班主任能够积极的与学生实行有效的沟通,就能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且对任何事情都是十分敏感的,这时就需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班主任跟学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让其能够树立起自信心。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不能运用过激的语言来对学生实施评价,应该运用平和且客观的方式对其实施评价,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全方位的进步。班主任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秀珍. 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7(05):201-202.
[2]李凤香. 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研究[D].青岛大学,2017.
[3]肖慧. 初中新任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李海燕. 中学班主任缺位现象的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