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研究备受关注。提问的艺术性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发展,其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本文针对课堂上“有效提问”进行研究,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建议策略,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问;策略
引言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教学活力,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并利用相应的提问技巧在教与学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所存在的问题
1.1问题提问形式过于死板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烂漫,过于死板的提问方式,无异于与这年龄阶段的孩子格格不入。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提问过于生硬,没有创意,比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很容易束缚学生的表达,不利于打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无法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1.2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能正确把握
提问是一种艺术行为,有效地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无效的提问则对提升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帮助。当前教师所提问题大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过于简单的问题,并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有些问题只是停留于表面,这使得学生丧失了深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些问题只是停留于教材表面,问题也只是围绕课本内容出发,无法形成开放式的探讨,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使得提问失去其意义。而过于难的问题往往脱离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架构,一些教龄比较短的教师通常会提出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往往让学生不知所云,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低下。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探讨
2.1教学模式设计
将班上学生两两分成一组,在小组内轮流担任教练来指导同学进行提问及回答,首先,教练先问问题,由选手学生进行回答后,教练再次回答自己所问的问题,接着学生两两角色互换,教练在每一次的问答结束后要给予选手赞美反馈,最后,由老师进行全班性问题分享反馈。
学生阅读课文后,从课文中提问相关内容问题,请学生依据阅读文章后所获得的讯息,推想文章中未提及的情节进行高层次提问,目的在提升学生思考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供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进而提升语文的学习成效,在同事教导过程中,配对小组借由彼此观摩学习,增进社会技巧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同事间的教导获得更多练习的机会,对话沟通的能力也渐渐进步了,通过一问一答的问思教学,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了,问的问题也越来越有逻辑性。
2.2坚持针对性原则,凸显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在阅读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走神、溜号的情况,导致其对阅读教学目标把握不清。因此,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明确问题的针对性,注重提问的目的,进而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启发学生逐渐实现阅读指导目标。例如,在古诗《山行》的教学中,教师针对题目启发学生想象古诗内容:“山行是什么意思?作者在山行中有哪些见闻?”教师针对故事意境利用课件出示图片,即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并提问:“请描绘以下你看到的图片,并说一说你的情感体验?”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针对古诗内容不断深入探究,一步步解决问题,实现对诗词的思考与解读。
2.3以能力为导向,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能力就是通过学习掌握完成某项任务的技能与技巧。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通过感知、记忆、想象、联想、推理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为导向,合理设计提问内容与提问方式。例如,在古诗《望天门山》的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如果将这首诗看作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描述一下画中的景物吗?你能根据诗词画面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吗?”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入了诗词意境的鉴赏与品读,并渗透“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诗词阅读经验,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2.4改变教学模式的契机
在语文教学阅读理解中,总是强调PIRS四层次的问题:提取讯息、推论讯息、诠释整合、比较评估,每每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针对四个层次分别提出问题,总是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在课堂中不断的问学生问题,想尽办法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其实学生是被动的被强迫思考,而没有主动了解课文、理解课文背后更深层的意义。
语言是人与人互动沟通的媒介,问问题只是一种形式。俗话说:“给学生鱼吃,不如教学生如何钓鱼”。问学生问题,不如教学生自己问问题,老师会变得很轻松,学生会变得很爱动脑……这是在一堂研究所高层次思考教学的课堂中教授所说的话,当时马上引起我的好奇心想要在我的语文课马上试试,于是我们着手将课堂上所学习的高层次思考的提问方式,简化分类成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类型进行教学,果真班上的孩子一个一个爱上了问问题,孩子的潜能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2.5多样化提问形式
提问形式的的多样化,能不同程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在提问环节中,教师可采用“探究式的提问方式”,比如在对人物形象分析、揭示文章主旨和品位诗歌的过程中,探究式提问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梳理,让学生不断深入,对文章进行通彻、全面、深入的分析。在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自己的认知水平,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其它文章进行自主分析和学习。另外,启发式的提问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形成一种价值判断,通过心得交流,逐步丰富内心世界。在每一步启发中,教师也能够阶段性地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是否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恰当的价值取向。启发式策略的合理利用,对启发学生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小组合作互教强调的目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同事间相互讨论合作的学习气氛中完成学习目标。凡事起头难,一开始要求学生在同学回答后要给予反馈赞美,学生们个个都羞于表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一个个教练都成为了能言善道的小老师,能够具体的说出选手在回答过程中的优点,象是“亲爱的选手,你回答得很完整,我觉得是个很棒的表现”、“我认为你的答案很特别,我很欣赏你的想法,我以前都没这样想过”,孩子从了解赞美的方法到不吝于给予同学赞美,在这过程中看到孩子改变的感动是不可言喻的,把问问题的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丁建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N].榆林日报,2019-10-11(005).
[2]年燕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初探[N].黔西南日报,2019-07-15(007).
[3]孙立新.小学语文教学提问艺术探究[J].教育教学坛,2013(17):104-105.
[4]郭崇珍.语文教学中“问”的技巧——浅谈小学语文“问题教学”[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11):46-46.
[5]许花亭.基于课堂时空的语文有效提问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