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3期   作者:严媛
[导读]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一生的

         摘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一生的。课外阅读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课外阅读的方法要恰当。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本文基于课外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引言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的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的载体。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好的帮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的所思所想都体现在作文的文字上,写作能力是评价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标尺,作文还能体现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探讨
         利用课外阅读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我们要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使学生能够真正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在课外阅读中形成语文能力,这样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课外阅读构建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使学生能够形成读书与积累的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把阅读和写作进行密切的联系,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贫乏,对当前的小学课外阅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阅读是相对比较单一的,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书籍的选择,比如有些学校可能出了读书角,但是读书角的书籍往往是不适合儿童阅读的,或者是已不符合我们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样不利于提供给学生精神食粮,同时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二)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指导,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往往走马观花,看一些漫画、连环画、游戏书等,或者是有的学生因为缺乏阅读的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把握要点,只是泛泛而读,这样导致学生不能有一个很好吸收,所以教师要教授学生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去阅读,高效率对课外阅读进行吸收,深入了解文章背后所表达的意义,使学生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一)为写作教学奠定基础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阅读素材。另外,老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情感,把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上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积累到更多的情感素材,为以后的写作教学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和阅读内容,学生会感觉枯燥和单一,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小学语文学习效率更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走入课外,让学生仔细观察爬山虎是如何一步一步爬到墙顶的,通过视觉的直观感触,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相关措施
         (一)注重兴趣的引导
         课外阅读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他们的兴趣来进行指引,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不同的书籍让他们阅读。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去阅读书籍,阅读效率要远远大于强制性阅读,而且强制性阅读会让学生产生抵制情绪,这样反而与要达到的目的背道而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要阅读的书籍,通过兴趣培养习惯。教师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并且加以开发,为学生选择相关的好书,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阅读的魅力,教师还可以抽出时间对书中的故事进行讲解,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远远不够用,一些隐藏在书中的道理,有时不能体会到,这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为学生进行抽离讲述,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其中的道理。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书籍,为他们制定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学生可以更深的理解文章,做到更加透彻的阅读。
         (二)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兴趣的引导外,恰当阅读方法的使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要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1.任务阅读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无目的的反复阅读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会让学生在多次阅读后,形成感觉自己已经掌握的假象。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要通过事先确定阅读目标、阅读重点等,使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在阅读活动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提高阅读效果,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精读法。精读法针对的是课外阅读中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在写作手法、表述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适当选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全面的讲解,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其中,使学生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在阅读中提升能力。3.泛读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泛读和精读是相对的。对于泛读来说,不需要对每字、每句都理解透彻,只需要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确定泛读的内容,使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分配学习精力。4.摘录法。摘录的过程即是反复学习的过程。在课外阅读中,对遇到的精美语句、重点内容要做到简要摘录或完整摘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翻阅,不断加深理解。通过对摘录内容的学习,提高阅读学习能力。同时,摘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阅读内容深入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做好摘录。
结束语
         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不断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途径,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秀杰.浅谈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J].黑河教育,2019(12):39-40.
[2]郑清梅.浅谈乡村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亚太教育,2019(11):27.
[3]王文晶.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华夏教师,2019(30):64.
[4]岳文静.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