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统编教材对语文课程栏目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在阅读体系中对学生必读名著作品进行有系统的建议性学习,名著阅读课程化应运而生。在贯彻名著阅读的实践性方面,可以尝试运用“活动·探究”的设计理念,采取活动步骤法,自主探索、实践探究、策略引导,融读书环节于活动之中,实现兴趣激发和名著体系化阅读,融聊书、说书、画书、写作于一体,真正实现学生对名著的通读。
[关键词]名著阅读课程化 活动探究 阅读策略 西游记
一、名著阅读课程化及其必要性分析
语文素养是统编语文教材的灵魂,要提升语文素养,就要多读书。从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可以看出,在整个教材数量减少的基础上,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衍生阅读的数量增多,语文课的边界往课外阅读衍生,延伸到学生的语文生活中。在阅读体系中对学生必读名著作品进行有系统的建议性学习,安排了名著导读部分,并进行方法指导和课外书体系研发,名著阅读课程化应运而生。
二、“活动·探究”设计理念及其优势分析
(一)“活动·探究”设计理念
统编教材“活动·探究”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来设计语文学习路径的崭新尝试。这种设计方式不但形式上创新,而且对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重点强调,不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建构有极大帮助,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长。
(二)小学名著阅读学习的特殊性
名著阅读不同于教材中的文本阅读,二者状态迥异,相应的学习方法更是不同。名著阅读学习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从文本篇幅来看,教材文章多是短小而精悍的,名著作品篇幅较长;从文本连贯性来看,教材内容基本上是片段的、不连贯的,而名著阅读要求学生进行的则是整本书的通读,不但字数激增,而且内容庞杂,千头万绪,伏笔和描写极多。名著阅读需要阅读整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其转化成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推广和指导。但是纯粹的任务型题目或者读书引导方式,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度和激发积极性,这种情况,借助探究活动,突出学习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三、基于“活动·探究”模式的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从“活动·探究”模式的实践过程可以发现,基于对教材、作品和学情的分析,可以设定学生的阅读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任务分配大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是阅读之前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进行阅读指导和兴趣激发;其次,学生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问题,教师应该持续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广泛地调动学生继续阅读的动力,从而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实现名著阅读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最后,阅读活动接近尾声,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索和感悟进行提炼升华,融情于文于字于画,产生独特的读书成果,语文素养得以真正提升。
对一部名著的阅读进行课程化体系化,可以在以上构思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创新,运用实践类兴趣活动进行课程化体系的整体构建和设计,也可以针对某一个阅读环节或名著的章节进行更具体的设计及创新。下面以笔者班级学生共读四大名著之青少年版《西游记》为例,具体探讨名著阅读课程化的阅读指导及部分教学策略。
(一)活动一的设计
加拿大学者佩里·诺德曼与梅维丝·雷默所著的《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封面是影响读者期待的最重要的因素。封面或护封上的图画通常涵盖了故事中最关键的要素。”在《西游记》的阅读起始阶段,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兴趣的持续激发,有趣的活动设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阅读起始阶段,如下活动可以起到导引、激趣作用:
1.开办“西游取经动员大会”,让学生认识取经的主要人物,进入文本角色,进行情感代入;
2.开设“我是佛系人之性格归类选择(猪/猴/僧/龙……)”活动,学生有意识地选择一个自己最喜爱的角色,并对他们的性格进行归纳概括;
3.指导学生阅读前言、目录、后序等内容加深对《西游记》这本书的理解;
4.绘画功底比较好的孩子,可以选择对西游的路线进行绘制,一边阅读一边形成路线图,图文并茂,甚是有趣。
这一阶段隐含在阅读中的活动有很多种,对《西游记》的内容和主要情节进行梳理归纳,通过活动的开展将阅读策略的指导化为无形,使得活动设计和任务驱动得以并存。
(二)活动二的设计
艾德勒·范多伦在其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经过了阅读起始阶段的引导和激趣,学生对名著的内容已经大概了解,阅读兴趣相应得到了提升,基础性阅读指导在活动的开展中基本完成,想要去读的意愿已产生,在活动二的层次,需要解决的就是这部作品“到底写了些什么”“贯彻通读”等问题。随着名著阅读的深入,抓住作品内容特色、文化底蕴、写作风格、语言构造、艺术特色等方面,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活动。在这一阶段,班级开展的活动有:
1.聊书。聊书策略的实施是蒋军晶的作品《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给于的灵感及指导理念。台湾的儿童思维工作者陈鸿铭亦在其著作《童书三百聊书手册》中点明了跟孩子“聊书”的重要性及目的:“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热爱生活。”《西游记》阅读过程中,每周都有一次畅快淋漓的“聊书吧”,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谈论和畅聊,思维碰撞,观点交流,不亦乐乎。
2.抓住经典片段,进行精细剖析。名著《西游记》中能够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有课例《猴王出世》。所以,在二者结合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还开展了绘制思维导图、画猴王出世图等活动。
3.小组承包,专题合作。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阅读合作。小组每个一个月进行一次“名医会诊”将该段时间每人碰到的疑问和不解之处进行组内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则进行总结和摘录,然后下达《疑难杂症诊断书》,诊断书写好小组之间进行有序交换,互为“医生”,协助解决。
阅读过程之中,学生真正投入精力与思考后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所以每周一次汇报活动,每月一次疑难诊断活动尤为重要。《西游记》故事背景比较庞杂,但是文章的明线(西游路线)比较清晰,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集中性的进行答案讲解,整个名著的阅读活动并非简单的任务描述和简单灌输,而是基于学生主动、自觉、乐学的前提下进行的体系化阅读。
(三)活动三的设计
最后是名著阅读尾声阶段的活动,主要就是阅读文本之后的思考升华,融情于笔下,可以采用写作、改编故事情节等手段,以写促读,读写共生,通过个性化的写作,彰显读书心得体会,加深对名著内容的体悟和感触。
名著阅读教学基于读写说等活动的设计,秉承了读写一体化的理念,以专题活动形式来推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发展,努力贯彻“阅读促进精神成长”的要求,避免强制性、单一性的任务布置,同时尽量避免读写悟的片段化、零碎化。名著阅读课程化路途长远,以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思考探究,以读写一体的形式构建内在精神世界,真正走进名著,涵养气质,基于“活动·探究”理念而阐发的阅读策略,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法尝试。
参考文献:
〔1〕洪峰.走进名著之门——谈名著阅读课程化实施的三大问题[J].小学语文,2018(04).
〔2〕徐玉根.在“活动”中激趣导法,在“探究”中悟情明理[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8(12).
〔3〕吴敏而,候秋玲,陈鸿铭,贾文玲,张友馨.童书三百聊书手册[M].台湾儿童阅读充实偏远离岛学校图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