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法律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一旦形成影响深远,所以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在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深入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提出一些策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科学实施,促进初中生的法律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法律素养;策略
引言
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这不仅促进了依法治国在教育系统中的落实,也推动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发展。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了法律课程的地位,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提高公民的素质。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也是学生容易被外界影响的阶段,稍有不慎,就会沾染到错误的思想。因此,需要对初中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免误入歧途。另外,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过于保守,很多学生没有机会接触法律,法律意识淡薄,不懂的怎样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律素养,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对学校来说,?学校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设置道德与法治课不仅发挥了学校的教育作用,而且有利于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学校师生都懂法、守法、用法,用法治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校园欺凌事件、体罚学生事件就会减少,学校环境也会更安全、更和谐、更美好。
对社会和国家来说,初中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公民,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公民,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进而促进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
许多教师仍把自己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在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去,自然不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就难以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另外,许多教师忽略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陈旧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用的发挥,也阻碍了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2.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在教材上,考试的重点也在教材上,这就限制了教学内容的广度。教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梳理,然后传授给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有些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吸引力,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没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更无法促进法律素养的形成。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讲解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的。虽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和厌烦,更难以对这些理论做出自身的思考,难以促进法律素养的形成。
4.教学资源利用的不充分
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进行理论教育,许多知识内容只依赖于学生的死记硬背,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靠书本上的理论教学,难以转化到学生的实践当中去。
三、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策略
1.更新、优化教学理念
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来。比如,在“维护秩序”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主动谈谈生活中的维护的秩序以及为什么要维护秩序。也可以让学生分组演示情景故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另外,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积极奉献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形成自身的法律素养。
2.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不常接触到的内容,教师更要多下功夫,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在“网络社会中道德”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现实生活的道德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有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虚拟的世界不要遵守道德,教师就可以从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案例中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认识到网络和现实是一样的,都需要遵守道德,才会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来指出学生们承担了哪些社会责任,提高学生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感知并形成自身的法律素养。
3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审视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灵活选择。只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效的运用,才能有效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作用。除了教师常采用的教授法外,还有讨论法、谈话法、参观法等教学方法。比如,在“自由与规则”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讨论法,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在和教师、同学的讨论中正确认识自由和规则,在和教师、同学的讨论中,受到法律素养的熏陶。另外也可以采用参观法,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些“帮扶老人”、“植树造林”、“法律宣传”等亲社会行为,或者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升道德和法律水平。
4.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条件和支持,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内的教学资源,也包括课堂外的学习资源。只有综合运用这些资源,才能发挥课程的作用,促进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超越教材、挖掘更多有意义的内容。另外,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魄力,勇敢的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共同开发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更好的理解法律素养。
结束语
当代社会越来越强调法律的作用,法律素养也成为公民必备的素养。而初中生正是法律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法律素养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要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改革,提高法治教育的综合质量,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侯东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0(13):54-55.
[2]韩胜鹏.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策略分析[J].才智,2020(12):172.
[3]刘振南.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12):64-65.
[4]张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讨[J].才智,2020(11):146.
[5]谢亚东.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