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高吉红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高吉红
[导读] 从当前来看,我国的教育制度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水平越来越高
        摘要:从当前来看,我国的教育制度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水平越来越高,若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小学班级管理出现问题。所以,要在我国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创新班级管理方法,通过和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状况相结合,努力提高小学班级管理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分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
导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基础教学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所以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升级。只有保证班级管理方式的科学合理,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整个课堂学习的气氛和每个学生之间都有十分密切的关联,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班主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对班级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升级。
1 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与普通任课教师相比,小学班主任的身份是多重性的,他们既要承担一般的教学任务,将知识和文化传递给学生,又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对班级管理工作直接负责。具体来说,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应重视并挖掘班级内拥有管理能力的学生,因人而异为学生布置适当的班级管理任务,以便于学生能够发挥个人所长,让学生可广泛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相关文化、制度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班级活动,为班级凝聚向心力;另一方面,从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的深层含义来讲,成功的班级管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引导、鼓励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为规范学生的行为与举止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要积极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进行课堂管理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感受到尊重和认同,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但在实际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大地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所以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改革完善。
2.1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沟通
        在小学班级中班主任是班级活动中的主导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问题,自身的人格素养都受到班主任的影响,班主任可以说是很多小学生的学习对象。在实际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有部分班主任不够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很少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习惯于凭借自身的思考和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有的班主任受过去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管理,不愿意与学生进行沟通,即使是进行交流,也只是简单的交谈,凭借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2.2 在班级中管理方式没有进行及时更新调整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大部分班主任都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的调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低年级学生进行管理相对简单,小学生比较单纯听话,易管理,通过较单一的方式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教学,但是中、高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提高,沿用以前的管理方式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对,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易形成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不利于有效管理。
3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的策略
3.1 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
学会换位思考,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之一。在班级管理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

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所出现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关爱。如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3.2 制定有效、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制定有效、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并且在活动结束后兑现自己的承诺,诚信、真诚的对待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如每个班上总会有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管理班主任不能用比较严厉的教育方法进行管理,要及时和学生交流沟通,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学生会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在后面的表现好时,班主任可采取一些奖励机制鼓励这些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同时班主任可将一些班级一些事务布置给他们去完成,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更好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3.3 培养学生管理队伍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但其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希望自己在生活中能够扮演大人的角色,从而更好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日常活动。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形成学生管理队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在班级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班委选举,通过投票的方式学生管理体系,让学生逐渐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管理队伍进行指导,引导其正确完成班级各项事务的处理,从而提升其班级管理能力。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量,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定期举行班干部换届选举,让所有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另外,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其还能将学生的想法更好地表达出来,从而为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另外,班级干部也是学生,其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能促使班级管理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3.4 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不仅要处理好班级管理中的日常事务,还要关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状况。大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工作忙的原因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或者由于自身缺乏经验导致自身教育工作存在纰漏,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问题屡见不鲜。班主任是孩子的第二父母,当出现上述问题之一时,小学班主任就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纠正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使学生们能够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同时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
4 结论
        综上可知,小学班级管理是体现教育艺术的一部分,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班主任应以真诚的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制定有效、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管理队伍,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理解、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等,对学生进行充满爱的人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效落到实处,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慧慧.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2016.
        [2]柳淑琴.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J].2015.
        [3]解福龙,高英杰.浅谈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J].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