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学习和教学阶段,着重体现在对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相比如初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内容增多,难度加大。
关键字: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和反馈,还需要广大高中数学老师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创新和提高。本文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进行一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普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都是严肃的亦或者是相对沉闷的,这是因为高考的压力以及数学课堂本身的严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保持一种严肃的听课态度。但是根据目前整体高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心理上的重视和负担反而让课堂显得很压抑,没有活力,学生习惯了接受式的教育,从而缺少了自我灵活创新的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首先需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一个宽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发挥。数学老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讲一个小笑话,亦或者是多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自信,老师还要在课堂中多把问题的问答权,探索权放到学生手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数学老师要多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走进学生,才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从而更好地培养师生友谊,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引导学生思考
高中生自己的思考方式往往是有局限的,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方法或者结果,这会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
为了平衡好“灌输式”和“自我探索式”这两种学习方法,作为高中数学老师,要做到对学生的学习思考加以适度引导与此同时也要做到不过分干涉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和创新。举个例子,在学习等比和等差数列时,很多时候对于同一道题目既可以运用等差数列进行解答,也可以利用等比数列进行解答,甚至二者之间有时可以互相检验对方的正确性,这就要求广大数学老师要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来发现等差等比之间的应用规律,从而更好地加深学习印象和方法。作为高中数学老师,还要及时带领学生复习巩固以及总结归纳,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在回顾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新的发现,并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检测以及自我改善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老师根据高中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竞争力相等的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分配等量的教学任务,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选出优胜的小组,这样的过程既是让学生自我发现学习的过程,这其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个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却可以走得更远。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在启发式教学并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科学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生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刘明,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单位地址:贵州省盘县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