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基本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数学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了解每个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和发展目标,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导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系统分析了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表现。本文提出了可行的提高有效性的策略,包括: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真正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教师要充分掌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和掌握必要的技能。
1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机会的同时,要充分的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还是一种技能。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合作和行为习惯,如在探索三角形的分类时,如果由教师直接把分类结果告诉学生,学生对分类的思想就不能领悟得能很透彻,为了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给每个小组把各种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准备在纸上,让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发现三角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一节课,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还激发了学习的潜能。
2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1 不充足的合作时间和独立思考
目前,在实行合作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常常是通过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经常在提出问题的很短时间内便会要求他们陈述和展示合作成果,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合作时间,导致合作的虎头蛇尾,不利于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同时不充足的合作时间下,学生的思考往往也是不充分的,导致他们的盲目性思考的存在,这必然无法获得预期的合作效果。
2.2 不合理的分组方式
一些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方式时,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习惯,导致合作学习分组的不科学,进而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和相互学习缺乏动力。
2.3 不恰当的合作机制
在实际教学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部分小学教师过度注重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恰当的思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当前状况,进而在教学和小组合作中,导致存在大量的思考价值缺失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程度。
3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1 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学数学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构建科学的数学学习小组。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和个人禀赋,他们的对学生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的学习习惯、数学基础、个人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将学生分成ABCD的四个层次,按照小组之间同质、小组内部有层次的原则,进行小组组合,每一个小组6人为宜,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又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合作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每个小组选取其中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学习组长,也可以实行轮流担任的原则。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既能够强化他们的学习效率,又能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
3.2 注重合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数学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了解每个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还有利于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授课,而教师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小学生在讨论中经常会出现偏离讨论主题的情况,对此,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合作优秀的小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相关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融入学生合作学习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互帮互助意识,培养学生的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精神。
3.3 合作中的交流与倾听
合作中的交流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一定要逻辑连贯、声音适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同学有表达的机会。交流中还要培养学生小声交流的习惯,避免互相干扰。合作中的倾听方面,由于大多学生只关注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不重视其他同学的发言。因此,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仅学会完整地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而且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4 训练学生小组合作的基本方法程序
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形成较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引导,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做好教育引导,教给学生基本的合作学习方法,设置合理的合作学习程序,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效学习。首先,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需要先自主研究,然后进行问题探讨、方法交流、相互质疑、共同进步。其次,需要学会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需要做到相互交流,认真倾听,做到尊重与包容,遇到问题和分歧,围绕问题寻找方法。找到一般性问题,相互帮助,分析讲解;共同性问题,相互合作,一起思考,甚至可以请教其他小组和老师。
3.5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小学生的思维经过合作学习碰撞之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知识不是对现实准确的表征,而仅仅是解释和假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背景来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合作学习就是要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协商、交流和讨论,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想法的局限性和别人想法的合理性,并在与其他同学思想观点的对比分析之中,来检验自己学习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需要教师从旁协助和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仅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索的重点,也是每个学生都要做到的。所以,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精神,来更好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敏.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5,(17).
[2]蒋欣宏.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3]张光荣.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5,12(1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