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高玉艳
[导读] 初中数学是学生向数学世界的更深处迈进的阶梯
        摘要:初中数学是学生向数学世界的更深处迈进的阶梯,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把握数学的重要知识点。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数学老师多数以题海战术为主,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数学必须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施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高效的学习,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增强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是初中重要的学科之一,课堂教学备受大家的关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适应升学考试,师生受此影响很深,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数时间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让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死记硬背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随着数学的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已经转变了教育教学的观念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对数学课堂教学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其积极探索和思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主要目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指导学生发展其自身的能力,当中学数学教学进行到相应阶段教师就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多方面了解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其对数学的认知、存在的不足。只有明确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判定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设计的学问卡自主探究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积极引导其在导学卡上面把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写上去,对于有疑问的知识也要在导学卡上做记录。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逐一仔细查看导学卡,从而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和没有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解决学生的疑惑,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应该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要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下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发生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结合教材内容中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运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表现,实现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不管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提前预设的,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即兴生成的,都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其二,教师要注意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不要急于否定,要把眼光放在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上。其三,教师要提高自己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的契机、提问时的语气、提问的方式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表现形式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理论知识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困难,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使理论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适当减少板书,将教学内容移步于多媒体,一方面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黑板是平面结构,很多数学中的图形几何都是立体的,此时借助多媒体将几何图形以三维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后,教师也会受到感染,提高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四、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双边参与的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主要设计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创造性地思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特点,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课堂情境,以实现教与学双方的良好互动。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一些知识时,还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见,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还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上考虑,对整个课堂教学合理地进行安排。比如,一些新知识的导入、情境的创设以及知识之间的迁移过渡等,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周密布置,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与信心,真正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以及解题探索化的效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的科目,很多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导致数学学习陷入困境,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学习的效果,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