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当中,应用题属于重要部分,而且教学效果能够对儿童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就现阶段小学时期应用题实际教学来看,儿童在对应用题加以解答之时存在不少障碍,进而对其解题效率以及准确率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在分析儿童出现应用题的解题障碍的具体原因基础之上,对突破应用题的解题障碍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
前言:在小学时期,应用题属于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儿童在对应用题进行解答之时,极易出现一些问题。而且,教师在应用题解题教学期间也存在一些不足。之所以出现此种现象,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儿童具有抽象能力比较差,并且缺少发散性的思维,数学教师仅重视知识讲解,并未与儿童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为突破应用题方面解题障碍,数学教师需对解决策略进行不断探索。
一、儿童出现应用题的解题障碍的原因分析
在过去教学之中,儿童对应问题加以解答之时,常常出现各种失误。然而,教师一般不重视,儿童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常常觉得这是因为儿童年龄较小,是马虎大意造成的。在此种背景之下,儿童难以取得良好解题效果。实际上,儿童在对应用题加以解答期间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儿童阅读以及信息提炼能力比较弱,对于所给问题,儿童无法准确快速的找出一些解题的重要条件,难以对题目具有的核心内涵加以明确。第二,儿童不具备较强推理能力,对应用题加以解答之时,思维十分混乱,难以凭借正确解答步骤以及思路对问题加以解决。第三,儿童无法对解题策略加以灵活运用。第四,儿童计算能力比较差,并且书写缺少规范性,致使其在解题期间出现错误[1]。针对上述原因,数学教师可实施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以此来提升儿童对应用题进行解答的能力。
二、突破应用题的解题障碍的策略
(一)培养儿童的审题能力
为让儿童对问题进行正确解答,最重要的就是让儿童可以正确审题,准确找出问题当中包含的核心问题以及重要条件,建立问题和已知条件间的关系。所以,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儿童的审题能力,让其逐渐养成看到问题之后立即进行分析以及审查这一良好习惯。例如,进行分数方面应用题教学期间,针对具体问题,数学教师可让儿童把分率有关句子画出来,明确比较量与标准量对应的分率。如此一来,儿童能够正确列出算式。
比如,小刚在家附近超市购买18颗糖果,在这之中,三分之一的糖果是橘子味的,余下都是芒果味的。问小刚一共购买多少芒果味的糖果?在此题之中,标准量是“1”,而比较量是“”,计算算式是:.而针对类型不同的应用题,数学教师需分别列举出一些典型问题,并且传授给儿童相应的审题技巧。这样一来,儿童可以逐渐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并且对相应的审题技巧加以掌握,进而提升其对应用题进行解答的能力。
(二)寻找解题关键
在小学时期,一些应用题尽管十分复杂,然而只要找到解题关键便可明确问题和隐含条件间的关系,从而对问题进行顺利解答。而若想让儿童准确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数学教师需通过示范性的教学,以此来让儿童对整体解题思路和步骤加以了解,进而提升其解题能力。例如,完成平均数的学习以后,数学教师可以以儿童生活经验为依据,设计以下问题:小红,小刚和小芳一同到苹果园摘苹果,平均采摘32个苹果。在这之中,小红摘取30个,小刚摘取28个,问小芳摘多少个?对此问题加以解答之时,数学教师不要直接进行解答,要给儿童预留足够思考时间,让其思考怎样求平均数?若知道平均数可以知道什么。如此一来,儿童可以根据平均二字找到解题突破口,进而对问题进行顺利求解[2-3]。
(三)着重培养儿童解题习惯
数学教师只有对儿童解题习惯加以培养,才可促使其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逐渐提升,进而为其日后解题奠定基础。第一,数学教师可从儿童解题策略的积累方面入手,引导儿童在平时学习期间对不同的解题策略加以积累,同时对各种解题策略具体应用范围加以总结。例如,对于路程类的问题,可通过线段图这种方式进行解题,快速找出问题当中数量关系和相互间具体关系,进而提升解题效率和准确率。第二,要强化对于儿童计算以及书写习惯方面培养,也就是说,教师要从一开始就严格对儿童书写习惯以及计算习惯加以要求,进而减少儿童在解题期间的错误率。
结论:综上可知,应用题乃是小学时期数学教学当中的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需要数学教师对此加以高度重视,并且对解答应用题方面的障碍加以深入分析,之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使儿童轻松、正确的对待应用题,对更多的解题技巧加以掌握,有效提升其对应用题加以解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璐娴.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解题障碍与破解思路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140.
[2]蒋黎丽.洞悉关键,剖析本质——分数应用题解题指导策略[J].亚太教育,2015(10):32.
[3]应斐斐.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