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朱宇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朱宇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越来越追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越来越追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加强对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注重教学策略的创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断优化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的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与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和焦点,所以实现和达成有效教学这一目标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当前仍然有小学语文教师采用单向传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自信和兴趣,课堂教学也因此逐渐呈现出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状态。所以,如何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效率,已然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喜欢动画、视频等动态的事物,就是可利用这一点合理开展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动画、视频、图片等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另外,创设与生活现实相符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中真实的感悟体会情境。例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尽量避免带领小学生外出,在学校内部提前规划好的空地植树即可。在活动中,学生分外兴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种树的小窍门,如挖坑至少是树苗根部宽度的两倍,帮助树苗梳理它的根部等,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到些许知识。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回到课堂,并提示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今天大家一起植树了,有人知道植树的意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看看文章中是怎么说的。在学生经历过植树活动后,对于有关植树的内容都特别感兴趣,新课的学习也就更顺利了。
        二、巧设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个好的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启,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的心智,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设计好的提问呢?其一,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新意。所谓“新意”,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创新,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上小学六年级《井冈翠竹》课时,我问:井冈山你了解吗它为什么闻名于世呢?井冈山上的翠竹象征着什么呢?。学生迅速分组行动起来,认真阅读起来,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能结合学习内容的目标展开,让学生在一种问题意识中找到了答案,解读了文本的内容,完成了知识目标的学习,课堂学习目标学生达到了有效生成。其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思维的开启,它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更主要的是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考虑文本,考虑学情,才能达到效益。如在讲六年级《蜘蛛》课时,我就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虫类小动物中最聪明的是哪一个吗?大家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答案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课文,看谁能够第一时间里找到答案,于是,同学们开始认真的看起书来,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答案学会了知识,这样一个小小的带有启发性的提问,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会自学的成功和喜悦,整节课教师只是“蜻蜓点水”的点拨,学生便心领神会的完成了学习。
        三、以故事的方式教学,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好奇心比较强,爱问为什么,最大的缺点就是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优缺点,从学生的优缺点出发,将故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长期的发展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深入地了解教材,分析教材,找准合适的机会将故事穿插到课堂中。教材中有些文章就是一则故事,教师在讲解这一类文章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讲解,并合理将故事引入到教学中,以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发现掌握文章的重点难点。第二,教师讲故事的目的在于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而学生讲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阐述表达能力,以及感悟能力,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与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从作者的角度来了解故事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将故事用口语表述出来,在陈述过程中体验故事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也应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可分两种:其一,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时要提供给学生多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二。注重学生之间的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不断改正,是一个自我评价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学生在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人的不足和闪光点,提醒自己避免或借鉴他人的不足和长处,形成优劣互补,更能全面地认识自己。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感悟,拓宽学习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良好的教学策略对有效教学的积极影响已经显而易见,使得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逐渐显露出新的面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