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融入红色革命文化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林宜真
[导读] 2018年11月以来,我园申报的市级课题《幼儿园美术活动融入红色革命文化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以来,
        摘要:2018年11月以来,我园申报的市级课题《幼儿园美术活动融入红色革命文化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以来,第一阶段,在《指南》的引领下,我园深入挖掘内坑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尝试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革命武器”融入美术活动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对美的感受力。同时结合对幼儿进行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教育,萌发其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  融入  红色革命文化  实践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本土资源,不仅是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内坑作为革命老区基点镇,蕴藏着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与独特资源,孕育和铸就了“革命精神”。那么,如何深入挖掘内坑本土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将其有效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呢?
        近年来,我园一直致力于此项研究,特别是2018年11月申报的市级课题《幼儿园美术活动融入红色革命文化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以来,第一阶段,在《指南》的引领下,我园深入挖掘内坑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尝试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革命武器”融入美术活动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对美的感受力。同时结合对幼儿进行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教育,萌发其爱家乡的情感。
        一、多渠道收集、整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挖掘美术活动素材。
        内坑作为革命老区基点镇,蕴藏着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与独特资源,孕育和铸就了“革命精神,拥有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如何深入挖掘并整理成适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素材呢?
         1.家长问卷,初步了解。
         我们首先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到有部分家长对内坑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了解较全面,于是课题组成员走出去,向他们了解相关的信息,对内坑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有了初步的框架。
         2.走访老一辈,强化认识。
         紧接着,课题组成员走访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一辈人,取得他们的支持,向他们详细了解内坑革命斗争史,请他们入园为师生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
         3.实地参观,深入挖掘。
         我们还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参观相关的革命遗址、革命设施,深入了解、挖掘内坑红色革命故事、革命人物、革命物件、革命物资等资源。
         4.查阅资料,核实求证
         最后,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如《从中共泉州特支到泉州中心县委的革命斗争史》、《泉州闽浙革命史研究》、《晋江党史》、《晋江红色遗址》等,对获取的相关资源进行整理、剔除、挖掘,形成红色资源网络结构图及资源库,收集革命老物件,筹办“红色革命小博物馆”。
         5.研究讨论,形成素材。
         课题组对所形成的资源库进行多次研究、讨论,聘请专家指导,经过整理,初步将内坑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分为内坑红色革命故事、革命人物、革命物件、革命物资、革命武器、革命精神、革命遗址、革命设施等八大类,我们尝试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分阶段融入各实验班美术教育活动中。本阶段,我们围绕“革命武器”挖掘适合的资源,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经验,将其融入各实验班的美术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中。
         本土化教育内容必须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必须从孩子熟悉的实际出发,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获得发展为目标。我们深入挖掘内坑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并有效融入到幼儿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从小接受本土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教育,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创作世界,也拓展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


        二、创设环境,充分营造红色革命文化的氛围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学园楼道、楼梯一侧墙面、楼梯拐角平台、班级创设相应的红色革命主题教育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心入其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比如,我们在楼梯的三个拐角平台墙面上分别布置了内坑革命英雄人物及事迹介绍、攻打安海、泉州劫狱等场景;在楼梯一侧墙面布置了用泥塑制作的亲子作品“革命武器”墙饰;在学园楼道张挂了亲子作品“革命军人”的泥塑吊饰,展示了与红色革命主题相关的绘画及手工作品;在班级的墙面、区角隔断及班级的家园联系栏等都融合了与班级红色教育主题相符的元素,展示了适宜幼儿学习、感知的图片、图画书、摆饰等,让幼儿每天来园时都能看看、说说革命英雄人物、革命故事及革命武器,同时让幼儿参与制作与布置,用革命英雄人物、革命故事吸引、感染幼儿。孩子们在浓厚的红色革命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下,在看看、摸摸、说说、做做中,对家乡的革命英雄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产生了认同感和敬畏之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我们通过在学园大环境、小环境中融入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定期更新教育主题,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得到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传承教育。
三、借助多样艺术手法,研发创意美术课例
        儿童艺术教育观认为,儿童艺术教育不光是让儿童习得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儿童体验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开发红色革命文化美术课程,引导幼儿体验、欣赏、感受并通过多种形式自主表现、创造,最后形成具有红色革命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从欣赏“革命武器”的外形、造型美,感知“革命武器”的基本构造及外形特征,再到细节的美,如“坦克”上的颜色、花纹、驾驭室的造型及人物等,注重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展开想象,运用泥工、线描画、刮画、撕贴画、纸板印画、面粉画、酱油画、手工制作等多种美术表现手法,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案例。围绕“革命武器”这一主题,课题组的老师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海、陆、空创新美术活动课例,如:中班美术手工活动《坦克》,老师充分调动幼儿兴趣,提供三组不同材料(第一组:大小不同的纸盒、彩泥、吸管、瓶盖等辅助材料;第二组:大小不同的纸盒、各色马克笔、木棒、易拉罐、铁丝球、扭扭棒、双面胶等各种废旧材料;第三组:大小不同的纸盒、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陆地武器坦克,活动中,孩子们设计出的坦克各不相同,很有创意,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体现。又如:小班美术面粉画活动《海上武器》,老师打破传统美术形式,利用厨房常见调味料——面粉,提供卡纸、小木棍、湿抹布、碗、勺子、报纸待材料让幼儿作画,小班的孩子们用小木棍在面粉上设计出一艘艘舰艇、鱼雷、潜水艇,富有个性,超出我们的想象。在大班美术纸版画活动《我设计的空中武器》,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轻松自主的活动氛围,孩子们大胆创想,根据意愿将自己喜欢的空中武器运用版画形式表现出来。还有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大班装饰画、泥工《神奇坦克》、大班刮画《飞机》、小班酱油画《军舰》、中班漆线雕《革命武器》,区域活动:如小班拓印画《反潜鱼雷》、小班撕贴画《双管舰炮》、中班线描画《革命枪支》、大班剪影画《神奇军舰》等,这些案例,不仅活动内容、形式新颖,教学指导形式更是融合了创新、开放的理念,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引导幼儿自主表现、创造,幼儿设计出的作品都富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幼儿园《纲要》中提到:“幼儿的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我园地处革命老区基点镇,蕴藏着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与独特资源,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我们从中挖掘可用于美术教育的内容,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了一系列课程。在活动中注重让幼儿感受与欣赏,自主表现与创造,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萌发其爱家乡的情感,接受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教育。
       
        【参考文献】
        1.《3-6岁幼儿园教育指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幼儿园利用红色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学部学前教育系彭莉萍
        4.《谈本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施》——《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06期  孙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