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李咏仪
[导读] 幼儿教育强调利用生活中的现有资源,使其充分接触自然,
        摘要:幼儿教育强调利用生活中的现有资源,使其充分接触自然,学前教育的知识灌输倾向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生活化,人文化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幼儿教育的主导思想,贴合生活,重视人文关怀的教育资源适合幼儿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方向,具有重大教育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育;游戏教学
        引言:音乐游戏是起源于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并在在发展中不断传承的活动,是通过了文化积累和实践改良的产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农村的音乐教学并没有发挥它原本的教育熏陶功能,失去了其在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性,娱乐性的特点。音乐是一种蕴含了节奏、律动、情感的艺术作品,幼儿在聆听音乐、演唱歌曲、跟随音乐舞动时能够深刻感受到音乐节奏、律动,体会作词、作曲、歌唱者的情感变化。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生活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对幼儿音乐教育的整合开发策略。
一、幼儿音乐教学的价值
(一)人文资源的音乐教育特点
        今年来我国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素质的传承和培养,而利用农村丰富的传统教育资源可以很好的契合这一目的。民间文化具有朴素的人文关怀,例如传统的民间歌谣,顺口溜,寓言故事等,都有其独到的通俗性,趣味性,对幼儿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其中蕴涵了许多历史知识和生活技巧,这是现代游戏教育所无法比拟的。而其浓厚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二)传统文化资源的音乐价值
        传统文化也是优秀的教育资源,传统的民俗节日活动、游戏和竞技可以促进幼儿音乐、社会性的发展。
        传统游戏、音乐游戏对开展的环境要求很随意,准备过程简便、易学、易懂,如唱童谣等,可以用于幼儿音乐教育,锻炼幼儿音乐感知;民俗节日有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等特点,如泼水节、火把节等,幼儿在其中又能体验风情、传承民俗,在幼儿团体的活动中进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体会音乐魅力
        游戏是幼儿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来说,音乐也是玩游戏的一部分,放大音乐的游戏性,将音乐教学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用幼儿喜爱的这种音乐游戏来加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对歌曲中歌词曲调的模仿学习促进幼儿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乐此不疲,感受这音乐带来的美,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的轻松,孩子学得愉悦。
        歌谣总是带有很强的生活性,有些是幼儿玩耍时的即兴创作,有的是大人在农活后的消遣之作。如在跳皮筋时,总是要唱上几句歌谣,例如“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而其琅琅上口的的特性使幼儿不需要可以记忆也能熟练掌握。教学《打醋买布》时,课前制作了老爷爷头饰,课堂上请一位幼儿戴上头饰,一边唱一边模仿老爷爷的动作,“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幼儿在唱和玩的过程中,忘记了这是在上课,他们乐在游戏活动中,心理上没有课堂学习带来的压力,学得轻松。
        三、拓展音乐教学资源方向
        教师要注意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具体可以通过幼儿园教师、家长、社区、文献资料、阅读等途径或发起活动征集,从社会广泛搜集各种不同的民间游戏,让幼儿询问其家长或是长辈在童年时玩过的游戏。最后就是对民间游戏的改编,主要从民间游戏的内容、游戏的难度、游戏的规则、游戏的材料等方面下手进行改编,对幼儿游戏方案的开发做深入的研究,使其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具有正面、积极的教学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创造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戏是幼儿连接幻想与现实的纽带,拓宽游戏角度,丰富游戏内涵,而注重家园共育让幼儿的“社会游戏水平”和“想象游戏水平”都有发展的土壤,以缤纷多彩的游戏内容加深课堂体验。丰富不代表复杂,深度也不代表难度,使用幼儿感兴趣的素材,比如从幼儿群体中所流行的动画音乐里进行取材,或是从班级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中挖掘内涵。充分尊重幼儿团体生活的兴趣,经常开展小组游戏交流活动。又或者进行角色互换,让幼儿做一次老师,老师在一旁倾听幼儿的表演,比起简单做知识的陈述,身体力行式的教学可接受性更强,可以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和设计。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音乐可以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发现,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是运用讲解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了孩子们的兴趣缺失,更是阻碍了幼儿 的想象空间和创作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从生活中寻找音乐元素。如鼓励孩子将生活中的事情、事物用音乐唱出来,在创作的过程中还能开发幼儿对音乐的素养和认识。
        四、合理使用音乐教学
        (一)利用音乐进行舞蹈教学
        幼儿思维敏捷,善于学习。而音乐则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使幼儿在音乐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我学习,在玩和活动中学习舞蹈知识。
        例如:在《森林的早晨》音乐中,有小兔跳、青蛙跳、老虎跳的声音。幼儿在听到了音乐之后,受到音乐的感染,老师用教学的情景语言对幼儿的兴趣进行引导“小动物们都开始晨练了,我们也一起参加进来吧!”幼儿的情绪受到了激发,伸腿、弯腰、跑跳,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模仿着动物的叫声,有的扮演小兔子,有的扮演小青蛙,在操场上呈现出了热闹的场面。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交流和小组学习,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并伴有音乐节奏。幼儿在宽松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二)在音乐中学习知识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唱支节日歌。幼儿分组,两人对唱或两组对唱,可加入创编的手部动作,如自拍手、对拍手,也可创编身体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将其他节日改编进歌词里,如讲歌词中的"一月一日"改成"三月八日"、"六月一日"等等。.改编对唱方式。可采取组对组、集体对个人、个人对集体等不同方式进行,利用民歌互答对唱的方式进行交流。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同时鼓励孩子向家长展示学习成果,并录制成视频与老师同学们分享。
        总结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基,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幼儿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幼儿艺术感知的引路石,也要大胆突破创新教育方式,吸收优秀的创意文化迎合幼儿教育特点,音乐游戏只是众多教育改革产物中的缩影,尊重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每个教师的一小步都是教育方式变革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姚毅毅.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189.
       
        [2]陈正楠.幼儿园中班游戏化音乐活动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3]梅苗苗.幼儿教师游戏化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