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堂,是用已知的数据解决未知的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从问题本身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大致步骤,根据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吸引到问题中,师生共同配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快乐,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状况。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味” 效率
正文:课程改革虽已实施但是结果不尽人意,课程布置安排良苦用心,但是在实践时却差强人意,因此课堂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才是实现学习改善的最根本的因素。尽管这个过程,没有人能直接评,判他的好与坏,但人们仍然需要尝试,尝试多种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使它更加的成功更加的完善。
一、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数学更有“生活味”
数学是由一个个数字,一道道问题堆砌出来的,但是一但数学脱离了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尽管它的形式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对于学生的学习确是十分的困难,数学教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是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并且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更益于他们的观察与操作。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但是学生的理解往往与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偏差。当让他们去买东西,他们知道一块糖是0.5元,他要买三块,同学们知道售货员要找他们0.5元,但是当让他们计算1+0.5时确不知道该怎样计算,尽管都是相同的计算方法,但是当把计算题放在书面上让同学们进行计算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却可以做到。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将知识仅仅限于书面层面,应该把日常生活中所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引入到课堂中,运用数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用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将书本知识能够与生活完美结合。例如在学习《我们认识的数》的过程中,可以搜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应用到理论教学过程,例如在讲解这一课过程中,我会提前让大家在上课前准备一张全家福,记住家里成员每个人的年龄,在课堂上可以互相交流,可以利用数学加减法进行猜年龄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数字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且初步体验数字加减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上课时,上课讲解内容的安排,不应该受到课本的牵制,要学会合理运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里所包含的内容,挖掘里面蕴含的道理,把“薄”书学“厚”,为学生提供充实的,有意义的,全面的教学内容。在讲解知识《圆柱、球的认识》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满足学生对立体图的空间认识能力,还要探寻书本里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内容的讲解,而且还要锻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能力。
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面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或者触摸就可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另外的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但是用什么方法才可以证明呢?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通过测量、记录等过程,而且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证明。例如:可以利用实际操作的方法,将圆柱的一面印在纸上,用铅笔画下圆柱底面的大小,或者将这个圆形剪出也可以,另一个底面,用同样的操作步骤,这样通过对比两个剪下的图形是否可以完全重合,就可以判断上下底面是不是完全一致。通过这种实际操作的方法,学习过程增加了很多的乐趣,并且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就会得到学习过程中的意外收获。
三、学生要善于自主探究
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的结论,但是至于实验的过程研究的方法,学生们是不知道的,因此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增加学生的思考过程,他们是刚涉及到这些知识,不会被一些知识固化。因此,会得到许多很有趣的结果,尽管这个结果可能会有误,但是实验的过程,思考的过程,都会对学生们起到很大的帮助。把上课的一部分时间分给学生,学生有能力解决一些问题就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给他们思考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但教师并不是学生本人,不能够代替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造一些问题情境,辅助他们学习。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这种条件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来实现的,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越多,就会锻炼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四、关注差异,共同进步
根据现在的教育现状,学校里还不能实现小班授课,每个班里最少也要几十人。那么在这种状况下,班里的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不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关注集体的同时,也要关注到个人。如果把学习过程比作赛跑的话,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充当带跑的角色,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步骤向前进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人会掉队,会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节奏。但是,老师一定要谨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有点,在学习过程中也是这样,因此,教师要擅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弥补他们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对待不同的学生使用不一样的方法,尝试各种方式解决问题,让具备各种特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总结语:新型教育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做到和谐共存。尽管课本中的内容是固定的,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却是千变万化,数学过程看似枯燥,实际是十分有趣味的内容,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思路,领略数学风采。
参考文献:
[1]齐徽.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魅力中国,2014.
[2]田晓凤“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