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已全面铺开,在3+1+2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成为考察要点和教学要点,高中物理教学面临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如何在基础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祖国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达标的人才。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肩负着双重任务:基础教育和素养教育。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一专多能,既能胜任知识理论教学,又能胜素质教育。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中学物理教师除了承担物理课程教学外,还可以承担素质教育任务,即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物理教师。
新高考改革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强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传统模式下的中学物理教师面对新高考改革所要求任务不一定能适应。一是缺乏物理职业技术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差。二是演示技术差,对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基本仪器的性能、构造缺乏了解,不能正确使用,故障无法排除,这点在新教师中尤为明显,尤其是没有设计实验能力,不愿动手自制教具,无现成设备就不做实验,这是无法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发展的。三是联系自然、生活、生产中物理现象和知识能力较差,致使学生对学习物理课兴趣缺失。因此,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应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人才。
“双师型”教师源于职业教育,“双师型”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分为德育规格、智育规格两个方面。
德育规格。一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二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三是具有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有为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献身的精神;四是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服务;五是有良好的师德和文明素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智育规格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两个方面。关于知识结构。包括普通物理学的力学、电磁学、分子物理学与热学、光学以及普通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学法和高等数学。
如,在力学教学中,把握《力学》是中学物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因此,结构体系要改革,内容要精选,基础要打好,教学方法要变革,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在知识结构、“三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注意它的先驱性、完整性;加强演示实验,增强直观性、趣味性、知识性,克服严重理论化的倾向,强调它的应用和发展,体现它的科学的预见性、准确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累教学的实际技能,诱发创新的机智。
《电磁学》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要联系中学教学实际,加强基础知识和理论教学,增加应用实例,让学生全面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和基本定律及其使用范围和方法,能独立地解决问题;加强演示实验和教学法的研究,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电工学与实验》、《电子技术与实验》虽然不是物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需要和职业技术课的需要,这两门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应列入高中物理校本教材开发课程。在教学上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为提高动手能力服务。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重视实际技能;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在此方面你的能力,有意识的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基础上,选做一些科技制作(收音机、电视机、声控与光控装置,电工仪表、电机、电器的使用和维修,低压配电的设计等)。自学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维护》、《家电原理及维修》、《电机维修技术》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自己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让物理教师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的应用与维护、多媒体课件制作;掌握家电和电机原理及维修技能,为胜任新高考的教学能力要求打下基础。
《中学物理教学法》、《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是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专业教育课,实际技能课,物理教师应予以足够重视。在基础理论教学中,无论是教育观念、思想、内容、方法都应密切联系中学物理教学实际,体现课程改革的新观念、新思想。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适当增加课时。实践环节重点是中学物理实验研究与设计,提高动手能力;教学试讲和实习,培养教学技能和技巧。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上述两大任务的完成。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作为必做实验;一些简单实验作为理论课的演示实验;一些作为选做实验,由学生自订实验目的、要求,自选器材和方法步骤;指导学生搞一些探索性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在保证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应用性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以拓宽知识面。例如天文与气象、农业机械基础、机械原理与制图、制图与工艺、实用电工、金工、木工、玻璃工、电热与制冷技术、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教具仪器制作、家用电器维修、网络技术等。
在能力结构方面。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掌握知识是为了发展能力;而能力的发展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在物理教师的培养中,既要重视知识教学,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指作为合格的“双师型”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技术能力、自学能力。对于中学物理教师来说,教学能力中上课能力是首要的。作为教师,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具备主导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中,首先要会制定教学目标,其次确定达到教学目标的措施,再之是编制实施细则并实施,进行检验评价。中学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具备动手能力,包括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中物理教师要与时俱进,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新型物理教师,适应新课改的发展。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以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中学美术专业课堂双教师教学模式探究”
课题批准号:XJKX19B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