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陈奕琼
[导读] 家国情怀是对国家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集中彰显,同时也是初中历史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伴随国家综合水平的跃升,家国情怀素养培育需求日益显现,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将全面拓展课堂教学的维度,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独立思维及人文情怀的培育大有裨益。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对家国情怀素养培育展开探讨,既展现对核心素养的实践,又试图推动家国情怀的延续。


        汕头市澄海莲阳中学  广东 汕头  515800
       
        【摘要】家国情怀是对国家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集中彰显,同时也是初中历史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伴随国家综合水平的跃升,家国情怀素养培育需求日益显现,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将全面拓展课堂教学的维度,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独立思维及人文情怀的培育大有裨益。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对家国情怀素养培育展开探讨,既展现对核心素养的实践,又试图推动家国情怀的延续。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已成为核心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也被提上重要日程。家国情怀作为其中的内容之一,将对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责任感及使命感产生关键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的融入,既是历史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有效实践,其所承载的教育价值不可替代。
        一、挖掘教学素材,渗透家国情怀
        毋庸置疑,历史教学是传统历史知识的基础途径,依据对历史素材的挖掘,可以获得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既包括民族历史,也覆盖国外发展史,尤其是透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能够对家国情怀实现直观具体的展现,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十分有利[1]。由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的挖掘教学素材,优化家国情怀的渗透与联系。同时,历史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素材,巧施善导,使家国情怀素养培育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达到必要的教学效果,使中学生能够感受与体验历史,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家国情怀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的《丝绸之路》教学时,优先让学生从课本中了解丝绸之路的背景,以形成最基本的了解。同时,借助当代国家“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影响,对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一带一路”进行比较,通过古今国家战略思维的对比,让学生从中挖掘其共性与个性,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的重要价值,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善用情境教学,体验家国情怀
        历史属于对过去的一种系统回顾,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如果单纯地依赖于理论言说,势必会演变为空洞说教式教学,尤其是在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时,不仅舍使情感的融入稍显生硬,更难以让学生深入的感受与理解,使家国情怀素养培育被不断弱化。

因此,对于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育,应当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基础,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加以优化,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走近历史,触摸历史的脉搏,在贴近于真实情感体验中强化家国情怀。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的《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时,可以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进行导入,如为学生播放《甲午海战》电影片断,以立体化的方式再现历史,快速地让学生产生情感触动,在震撼的故事情节中形成融入感。与此同时,借助教材及影片中的人物还原,通过“假如你是致远号的舰长,你将怎样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和情感,并据此展开小组讨论,让这一经典的历史情节萦绕课堂,通过邓世昌勇担道义、舍生忘死的英勇壮举,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情结,最终产生历史与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家国情怀的培育。
        三、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家国情怀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立足于丰富的教学形式,将大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要优化家国情怀的渗透效果,必然需要依托丰富的教学形式,通过打造别具一格的历史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兴趣成为提升教学实效的主导。针对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育要求,应当全面关注对教学形式的创新,一方面,应突出教学理论及工具的创新,即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局限,塑造灵活、轻松、自主的历史课堂,并以多媒体、网络平台为支撑,赋予学生更丰富的教学体验,从全方位角度优化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路径[2]。另一方面,应突出教学实践的创新,即根据历史教学的内容和进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再现、小组讨论及课堂演讲等方式,活跃教学氛围和拓展学生思维。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影评环节,将《开国大典》、《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电影引入课堂,让学生从观影的角度谈谈看法,寻找电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时,利用各种教学契机鼓励学生收集国家发展史料、发展故事和模范人物事迹,通过学生自身的视角发现历史,讲述历史,让国家情怀素养实现全面渗透。
        总而言之,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素养培育应当得到重视,通过在历史课堂中的持续渗透,使其成为国家未来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其所蕴含的丰富价值,提升初中学生的人格品质、价值观及历史责任,最终诠释新时代公民的素养。从培育的角度看,则应当依托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家国情怀的融入和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居敏.新时期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探究[J].农家参谋,2019(13):270.
        [2]朱亚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8):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