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许桂玲
[导读]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了。”可见,好的习惯可以塑造一个人优秀的品质,而坏的习惯可能致其走向毁灭。而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就要开辟一条正确实施养成教育的道路。

            宜都市姚家店镇中心幼儿园  湖北 宜昌  443300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了。”可见,好的习惯可以塑造一个人优秀的品质,而坏的习惯可能致其走向毁灭。而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就要开辟一条正确实施养成教育的道路。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积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在长期的养成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要从儿童时期抓起。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培养始于父母,始于家庭教育,深刻于学校教育,巩固于实践锻炼。那么,怎样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重视家庭教育的内化影响
        重视家庭教育必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不是指物质充足而是指家庭的良好教育氛围:包括各项关系要融洽,相互相处和睦,家人知理讲理,言语轻柔,这些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为实施良好的养成教育创造了首要关键条件。其次,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家庭成员不仅注意言传,更要注意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家里人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怎么来要求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再次,家庭中主要的教育者要具有制定适宜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的能力。最后,家庭成员要注重与幼儿园、学校同步齐心,针对孩子不好的习惯要及时纠正,家校共育,影响巨大。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绝对不能有心疼妥协的想法,那样会适得其反。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补充与深化作用
        (一)一日活动的渗透教育
        学校教育能扩充一个人的知识,能帮助塑造一个人的人格与品质。现代化的学校教育启蒙于幼儿园,是高度重视了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在幼儿阶段,养成教育也是应景而生,顺势必行。那么,怎样让养成教育效果深刻化,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实施者都必须具有高度重视培养孩子各项好习惯的意识。
        就幼儿园保教活动来说,养成教育的包含面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所包含的入园离园、进餐、如厕、喝水、学习、游戏等无不关乎到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

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应从细节上教育引导孩子如何养成好的习惯,例如早上入园,从接受晨检开始,教师主动跟孩子打招呼问好,引导孩子跟老师问好直到以后主动跟老师问好,还有从教育孩子不带危险品入园到孩子自己有不带危险品入园的意识和行动。再如,进餐时,严格规定进餐的纪律,不讲话,不说笑,不挑食,不撒饭等良好的卫生与饮食习惯,尤其对于有着特殊体质的孩子如“贫血”、“肥胖”等多半是由于饮食习惯不良造成的,如果不加以纠正,对于今后的生活有着不良影响,更重要的还会在成身心健康的威胁。这些规矩由老师负责拟定,在督促孩子按照要求执行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执行情况,针对不能拥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要进行反思,究其因果,找到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逐渐约束自己,养成好的习惯。
        (二)环境创设的引导作用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如整洁、干净的活动室、独立进餐的环境,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环境创设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幼儿园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与教育。从校园环境到班级环境,从墙面布置到区角布置,都可以说具备着养成教育实施的功能。如,幼儿园可以设立图文并茂的“幼儿文明公约”在幼儿园醒目之处,幼儿每天入园、离园或者游园散步时,家长和老师们可以将幼儿带到此处,学习这些公约,通过眼睛、耳朵和嘴巴熟识这些文明常识。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但至少可以通过图片画面和老师的讲述对好坏习惯进行判断,长久下去,好习惯也深入他们的意识。在平常的生活中不会偏移正确的轨道。还有区角活动区,用图片或者指示图标制定区角游戏规则,如在“娃娃家”设立的“三个小人”表示只能容纳三人,后来的小朋友只能另寻其他的区角,不能强行进入,这就在无形中教育孩子要讲究先来后到;“一目了然,简单易懂。”在不知不觉中之中,良好的习惯应运而生。
        所以,环境创设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要考虑周全,适时适地将环境创设折射出来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
        三、注重实践,实践出真知
        行为形成来自于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幼儿在日常与人交往中,逐渐获得“该如何做”的思考,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当他选择一种他认为很好的方式去做某件事,然后通过做事的结果得出了“该不该这样做”的思考。这种在实践中总结得到的经验比理论上的教育更具说服力。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说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很难改变。因此,一个人若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就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失为抓住了人生最大的财富。在漫漫人生长河里,拥有良好的习惯可以逐渐塑造一个人良好品质与人格。
        多渠道,多方面的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好习惯,就是在为他的人生铺就创造财富和收获成功的金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