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温建平
[导读]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知识的储备,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改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养成,帮助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获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在体育课上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今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西安市鄠邑区白庙小学  陕西 西安  710308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知识的储备,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改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养成,帮助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获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在体育课上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今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体育锻炼;良好行为习惯;学生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一个健全的人生观,我们传输的知识是苍白的,更是低效的。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看到学生每况愈下的身心素质让人很是担忧。因此如何利用体育锻炼的优点,将体育课作为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场所,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显得尤为迫切。
        一、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影响
        (一)体育锻炼能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规范学生的行为
        体育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对骨骼起到一种机械刺激的作用,使骨骼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使小学生身高增长,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1]。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涉及各个方面,如何使好动的小学生听从老师的教导,令行禁止,遵守学校纪律,这在普通课堂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利用体育课上的相关训练,如站姿、正步等队形队列的训练,使学生懂得锻炼的重要性,也有助于学生在文化课堂上及自主学习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自私的一面,没有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体育锻炼中的篮球、足球等集体运动,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在小学生中开展此类运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小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起到积极影响。
        (三)体育锻炼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小学生中间开展常规化的体育锻炼,使小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爱上运动,能有效改变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减少智能产品的使用率,避免用眼过度,使小学生的生活更加积极、健康,同时也能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增进彼此的感情,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从常规队形队列训练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体态习惯
        队形队列训练能锻炼学生养成身体姿势,使学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从而矫正或避免学生的鸡胸,驼背等不良习惯,为学生各项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行为自制力、情绪的自控力都比较差,队形队列训练让学生在长达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保持队列整齐,能有效地训练、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制力、自控力,有利于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


        (二)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如果学生对体育课上的运动项目一点兴趣也没有,那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特长,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拥有至少一项自己感兴趣运动项目,并将其发展成特长坚持下去,当学生爱上这项运动,便会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去参加体育锻炼,锻炼习惯就容易养成,并且易于巩固,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开展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
        开展“阳光体育”,使小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能使学生在运动中愉悦身心,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后,以体育锻炼作为放松的方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而不是低头玩手机,玩电脑。
        (四)结合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体育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能使学生远离课堂,同时也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游戏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如,在带有竞争性质的游戏中,有些学生会为了取得胜利,耍一些小动作,不遵守比赛规则,这时候就需要及时教育学生,纠正错误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学生养成遵守游戏比赛规则的良好行为规范,这也会为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3]。
        (五)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开展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例如:多表扬在活动中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的学生,多表扬在集体活动中照顾同学,不计较一己私利的学生,使其他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自觉模仿,形成习惯;要奖罚分明,发挥教育作用。
        小学阶段是塑造一个人行为习惯,道德品行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形成的习惯,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体育锻炼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避免不良习惯的出现,明确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能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岩.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4,(05):236.
        [2]丁召良.小学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6):93.
        [3]赵曼.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温建平,男,陕西西安人,汉族,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从事乡村体育与健康高段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