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与课外活动整合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苏成焱
[导读] 随着新课改对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目前体育教学已成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 教学部分之一。为切实发挥体育教学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体育教学,就小学体育课与课外活动整合的实践进行探究。

        西宁市阳光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对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目前体育教学已成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 教学部分之一。为切实发挥体育教学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体育教学,就小学体育课与课外活动整合的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课外活动;整合教学;实践效果
       
        体育课外活动作为体育课的合理补充与延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锻炼学生体能创造更多机会。但从目前小学体育课与课外活动整合情况看,存在着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与学生需求相差甚远等情况,导致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1]。因此,如何让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融入体育课,并充分发挥增加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学生运动技能的作用,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师面对的较大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小学体育课与课外活动整合的实践进行探究。
        一、找准课外活动与体育课程的结合点,助推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向外延伸即是体育课外活动,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而言,即[2]: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能将理论知识讲授于学生,而没有更多的体能训练时间;另一方面体育课外活动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利于通过训练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课外活动时,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设定活动目标,而不是脱离于课堂教学;依据教学目标,因地制宜地指导学生展开运动与锻炼,以此增强学生对体育课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课外体育活动更利于学生放松身心,在充分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助推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如轮滑课堂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对于轮滑不陌生,且能够熟练进行轮滑运动,但对于轮滑运动的危险性却缺乏认识,再加之小学生天性自控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组织轮滑体育课外活动时,首先要将轮滑存在的危险性告知学生,并反复强调;其次教师可通过组织轮滑比赛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而比赛重点是学生的轮滑技能,以此强化学生对轮滑技巧的学习与掌 握。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仅有效补充了体育教学实操训练的内容,而且在学生体质锻炼的同时,感受体育运动竞技精神的内涵。由此可见,体育课外活动的设计需以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中心,通过强增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注重全面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助推课外活动常态化
        体育课外活动是需要针对全体学生而设计,因此,具备全面性是体育课外活动一个突出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个体体能素质是不尽相同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这是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充分注意与着重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与实施在体育课外活动时,即[3]:一方面在制定活动计划时,要做到全面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同时,随着活动的进度,视学生情况对活动内容进行适度调整,从而增强体育课外活动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确保体育课外活动的常态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定期定时开展相对固定的活动内容,以增强对学生体能的锻炼,助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教师可以学生的体能素质情况,制定活动内容,在实施活动时,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将其分成不同的活动小组。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针对其体能素质相对较高,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具体情况,增强体育课外活动的强度,同时教授其更为专业的体育知识,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性别之间的差异性,男生更喜欢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的诸如田径、武术、足球类的运动,而女生则更喜欢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的羽毛球、兵乓球类的活动,所以,分组时教师需针对活动内容有所调整。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确保不同能力、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均得以在活动过程中得以训练,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有一点需充分考虑,即高年级小学生正是其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体育活动需求较为强烈,因此,可以增加体育活动频次,每周4-5次,每次可以活动1小时左右。这样而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利于实现学生体能提升。
        三、创新课外活动形式,助推课外活动科学化
        目前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最大问题,即是活动形式单一,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要求,立足小学生心身特点,不断创新课外活动形式,通过设计与实施理论教育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体育课外活动,实现助推小学生体能素质全面提升[4]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与课外活动整合的有效实践,利于助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利于实现助推学生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利于为小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丽娟.浅析多元化合作在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中的重要性[J].名师在线,2020(07):82-83.
        [2]潘军艳.在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中进行恢复性训练的作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9(10):107.
        [3]梁韶.“体育、艺术2+1项目”的小学体育课与课外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J].运动精品,2018,37(07):33-35.
        [4]吕恒莱.顺应新形势 有效教学再出发——观“2017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小学体育课有感[J].中国学校体育,2018(01):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