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跳”起来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刘宴冰
[导读] 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将音乐和舞蹈进行综合教学可以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台北盐场小学   刘宴冰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将音乐和舞蹈进行综合教学可以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要达成小学音乐“音舞综合”教学目标,必须善于选择音乐素材,实现音舞深度融合。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舞综合;课堂教学;音乐素养
        舞蹈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美的象征,通过舞蹈可以展示出表情美、姿态美和精神美,而人们欣赏之余也会得到视觉的享受,让心情更加愉悦。因为一次比赛,我更多的接触到舞蹈,看到曼妙舞姿、灵动舞步给人轻飘飘的感觉,那时我就在想,如果在课堂上学生能和我一起把音乐课“跳”起来,那一定是一节美轮美奂的课,在富有节奏的节拍下舞动身姿可以让音乐教学更有成效。因此,将音乐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会使舞蹈成为音乐教学的最好帮手。而在小学音乐“音舞综合”教学中,要达到“音舞合一”的境界,就需要教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关注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指导,进而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增加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音舞结合”意义
        1.树立学生自信心
        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在音乐教学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学生受到情绪感染后更加愿意手舞足蹈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学恰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来说,看到大家的舞蹈也会受到情绪的感染,使自身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稍显古板、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舞蹈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这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十分有利,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会收获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学生一旦有了足够的自信,会更愿意与同学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学生们情感的提升和班级凝聚力的增强。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舞蹈作为肢体语言,饱含人们丰富的情感,把情感融入音乐的舞蹈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往往文字表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学生不能了解一些词汇的含义,所以不能融汇贯通,借助肢体语言可丰富情感表达渠道,在动作中对词汇有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其想象空间。通过对歌曲所含故事、主题的想象,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随后用舞蹈更深层次的表达出歌曲内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这相较于枯燥的演唱一首歌更能让学生刻骨铭心[2]。


比如学生在《百鸟朝凤》中会听到多种鸟儿的鸣叫,在歌声中会让自己思绪万千,闭目遐想自己仿佛置身于森林里;在动作中模仿鸟儿张开翅膀飞翔的样子,遨游天际享受自在的感觉。而听到《外婆的澎湖湾》则会想到海浪涌上沙滩的声音,眼前呈现孩子和外婆赤脚踩着薄暮走向余晖的温暖场景,进而随着音乐将这些景象和情感融入其中。
        二、小学音乐“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1.善于选择音乐素材
        虽然音舞融合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教材中的某些音乐素材更加适合学生演唱,比如五年级的《歌声与微笑》和《白兰鸽》是两篇合唱作品,其中就不易根据歌词编排出舞蹈动作,它们的重点在于合唱表演情感,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进度。此外,教师可以将较长的曲目分解成多个舞蹈动作,比如课本中的《小苹果》是一首童声齐唱的歌曲,但可以与风靡一时的流行歌《小苹果》作对比,它的动作更是简单易学,教师可以在完成音乐教学之余,用一些时间让学生学习,这不仅起到拓展的作用,更激发学生学习课本音乐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3]。所以,舞蹈虽然是一件利刃,但也要恰到好处,过多或错误的加入舞蹈往往会适得其反,不盲目利用才能使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实现音舞深度融合
        从当前的教学研究来看,音舞统一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的统一。在音乐和舞蹈中都有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要侧重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草原赞歌》为例,这首歌曲深情款款的表达了对草原的赞美,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放牧、赛马、摔跤以及蓝天白云下,碧绿的草原上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会有更深的理解,在舞蹈中会透露着豪迈、热情等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鸿雁》这首歌曲,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学拓展,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视频中看到蒙古族的“柔肩”动作,使学生产生如亲临草原一般的感受,对于舞蹈的精髓也会掌握的更加通透。二是主题性的统一。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学生要懂得尊重民族文化和习俗,借助音乐作品的学习学会关爱彼此,进而使班级形成和睦的氛围。音乐有自己的主题,而舞蹈也一样有灵魂,所以主题的一致性可以使二者更好的进行结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情感和主题把握的基础上需要教师从节奏入手,在歌曲的节奏中把握舞蹈动作,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素养[4].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也曾说过,音乐相当于舞蹈的声音,而舞蹈就像音乐的形体,两者都可通过彼此的形式展现出一个作品,相辅相成,让音乐和舞蹈都得到了更好的诠释。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不仅注重歌曲的教学,也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进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将舞蹈元素融入音乐教学,可以让小学音乐课堂因舞蹈“活”起来,是十分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发挥出积极作用,提高自身的舞蹈编排能力,注重兴趣的培养,善于将舞蹈融入音乐教学,积极探求音乐和舞蹈的统一,并且在教学中强化音乐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晓萍. 音乐课程中“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教学初探[J]. 读书文摘(中),2016(1):150-151.
[2]李文娟. 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7(7):127-128.
[3]朱虹辉.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初探[J]. 音乐时空, 2015(5):177.
[4]韩宏. 发挥音乐综合艺术功效落实美育核心育人功能——浅议音乐课堂中的舞蹈教学[J]. 音乐天地, 2017(9):14-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