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在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侯庭华
[导读] 大量实践教学证明,“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正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新型教学方式,应引导学生习惯用这种大脑语言来思考与学习。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  侯庭华    邮编 138000

摘要:大量实践教学证明,“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正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新型教学方式,应引导学生习惯用这种大脑语言来思考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组织教学,科学系统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新课改的深化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也将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作出有效的创新,学生无法对枯燥的课堂产生兴趣,数学的魅力自然也无法展现,学习效率与质量也不如人意,且在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上学生掌握情况含糊不清,无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与理解,学习习惯与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对此,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探讨这一课题。
        一、思维导图方法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当学生遇到某些对知识点掌握含糊不清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大脑中的知识储备绘制出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再进行解题,这样可以解题时思路也会更清晰,解题速度也会随之加快。
        例1:如图4-1,已知AB=DC,AC=DB.求证:∠A=∠D.
        教师:同学们看到求证:∠A=∠D首先想到要证明什么呢?
        学生:证明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BC全等。
        教师:回答对了,同学们很不错,看出了这是有关全等三角形的问题,那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我请A同学来回答。
        学生A: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HL或“斜边,直角边”);
        2.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或“角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ASA或“角边角”);
        4.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SAS或“边角边”);
        5.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简称SSS或“边边边”)。
        教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请坐。那题目中我们已知AB=DC,AC=DB,BC=CB,满足了哪个条件呢?
学生:边边边。
        教师:对了,因为三条边已经相等了,那这两个三角形肯定是全等的,证明了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BC,我们就可以得出∠A=∠D。
        这样学生即可充分理解题意并快速进行解答,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以及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轻松解决有关全等三角形问题。
        例2:已知圆A的直径为6,点A的坐标为(-3,-4),则圆A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   ),圆A与y轴的位置关系是(   )。
        首先看到这个题目,应知道圆与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我们画出思维导图便于直观了解,如图4-3。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我们在坐标系中根据要求画出这个圆A,那我们接着看图4-4,x轴与圆A有交点吗?
        学生:没有。
        教师:所以x轴与圆A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相离。
        教师:答对了,那y轴与圆A有交点吗?
        学生:有。



        教师:有几个交点呢?
        学生:一个。
        教师:我们就可以知道y轴与圆A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相切。
        教师:回答正确。
        先通过思维导图直观的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在解题时就能更准确快速地得出答案,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思维导图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仅部分教师会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大多用“灌溉式”教学方法教学,在教师慷慨激昂的讲授下被要求把所讲授的知识灌入脑海,从而忽视了学生才应当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变得枯燥乏味没有魅力可言,学生思维也得不到发展。而在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教学时也是仅展示教师所绘制的图,学生观看学习,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机会少之又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也随之减弱。
        2.片面使用思维导图方法进行教学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有学生表示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过于片面,在新课学习及练习课等都无法接触思维导图,仅在复习课上展示教师所绘制的图片,要求学生抄写并记忆,无法突出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优势,也没能理解思维导图的内在含义和真正价值。
        3.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发展得不到体现
        当下的思维导图方法下的数学教学,大多以教师绘制,学生临摹的方式进行展现,并要求学生课下对其背诵与记忆。思维导图除了是一种思维工具之外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昧的抄写背诵不利于学生养成这种思维习惯,也不利于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时灵活运用思维。
        三、解决初中数学中思维导图方法出现的问题的优化方案
        1.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当今社会,学生仅拥有从学习习得的知识是不足以在社会立足的,拥有高品质的思维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教授完之后,应重视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大脑运作起来,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要让学动手绘图,再写出自己的解题过程,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爱上学习。
        2.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维导图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快速、全面、系统地帮助教师整合书本知识,使用不同的色彩、图形、线条、文字等来为课堂增添创意和趣味,教师应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用思维导图方法归纳整理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教学,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师和学生在快乐中教授与学习。
        3.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图示只是形式,思维才是内核。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即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往往拥有无限的潜能,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不以成绩为标准,重视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四、结束语
        现阶段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不尽人意,好的教学方式应得到良好的应用,且思维导图对初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合理且正确的使用思维导图,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思维发展都将受到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组织教学,科学系统地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富芳颖.解析初中数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才智,2020,(6):171.
[2]童金军.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教材《圆及其性质》相关章节为例[J].活力,2019,(19):212.
[3]田华芳.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9,(3):356.
[4]张兴旺.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图形与空间的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8):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