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仁”“法”相合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贺碧霞
[导读] 孔孟之道,治国讲“仁”,言仁者爱人,乃使四方臣服;韩非法家主张法,术,势,言严刑峻法, 权术威势乃治人利器,能使臣民就范.在普通班的管理中,我认为应将孔孟之“仁”与韩非之“法”相结合。

   陕西咸阳中学    贺碧霞         

                                                                                                                          
        孔孟之道,治国讲“仁”,言仁者爱人,乃使四方臣服;韩非法家主张法,术,势,言严刑峻法,权术威势乃治人利器,能使臣民就范.在普通班的管理中,我认为应将孔孟之“仁”与韩非之“法”相结合。
        身在普通班大有不如人之感,容易缺乏信心,丧失自我。而爱可以使学生重燃希望,重树信心。身在普通班大多是学习基础,或行为习惯不好,只有严加管理才能稳定班级,进而扭转乾坤。
        那麽怎样以“仁”攻心呢?
        首先要善于展示你对学生的爱。在平时的晨会,班会中要面带笑容,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要总黑着一张脸,因为学生不喜欢法官,喜欢朋友。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语言也是拉进人心的有效手段。老师在说班级事物时可以经意不经意的说我喜欢你们,我爱你们,我希望你们进步,你们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快乐。此外,还要嘘寒问暖,多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果学生生病了,要叮嘱其及时治疗,之后要询问情况。天冷了要提醒学生及时加衣服,总之对学生要象对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样以来,学生会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
       其次,要尊重你的学生。学生一般是比较害怕班主任的,他们觉得班主任高高在上,对自己有“生杀予夺”的权利,所以不得不服,人在屋檐下嘛。这样师生之间便有了障碍, 时间越长,越影响师生感情的融洽,影响管理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多尊重学生,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例如在课间,校内外与学生见面时,应面带笑容接受学生的问好,不要漫不经心。尊重学生还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对于好的建议要采纳,对于正确的意见,教师该改的要改;对于不正确的意见或建议,不要斥责,首先要肯定学生爱思考,其次耐心的为其讲明不当之处。


让学生感觉到这个老师就是好,因为他(她)民主啊!
       再之,将爱的雨露多多的洒向后进生,用鼓励代替批评。后进生往往是习惯性的,往往是行为和学习都不好的,往往是将批评习以为常了,“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相反,表扬对他们是神话,既然无法企及,既然你们都认为我不好,索性我坏到底。面对后进生的心理现状,我采取的办法是表扬激励,让他们获得自信,让他们感到老师欣赏我,看得起我,让他们为了表扬努力去做。我班有一个孩子,他叫徐昊,父母离异,无人管教,无心学习,上课经常说话,做小动作,并且嬉皮笑脸,无视老师的批评,在大家眼里似乎无药可救了。我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开始实行我的教育方略。开学的第一天我排座位,便刻意把他排在第一排。故事并未完,因为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充满艰辛。刚开学,他在课堂上表现不错,不说话,不睡觉,听讲也认真,交作业,我及时的表扬他,他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拉着他的手,满怀信任的说:你真棒,要继续努力。可是好景不长,几天后,他老毛病又犯了,我再次地请他来,他以为我要批评他,便用嬉皮笑脸来掩饰。不要笑了,你是有尊严的学生,无可救药的人才不在乎自己的错误。我什么也不说,只是用眼睛死死的看着他!老师,我会改的。他说。他的错误可以说是反反复复,但和以前相比,他有自尊有荣辱感了,知道有错应改了。并且每天第八节留下学习。他显然是新生了。因为他获得了尊重,他知道他的老师真正关心他。要真正地教育好他,还需要很长的路,但我相信一定有成功的那一天。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她使我和孩子们的心灵贴近,她铺就了教育的平坦之道,但要让孩子们走好这条路,还需要我的严,这就是以“法”规行。
        首先是有“法”可依。大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咸阳中学校纪校规》,小到我班的班规和劳动制度,这就是管理学生的准绳,当众宣读,务必执行。
        其次是执“法”必严,必公。
        既然有规,那么就必须执行,不然将成为一纸空文,长此以往,班将不班。这就需要组织得力的干部,分工管理,责任到人,对于所犯错误,该罚就罚,决不姑息。而在严格执“法”中,公平是很重要的。不公平难以服众,不公平无法执“法”。
        再之是抓典型,树“法”威。
        中国有一句话叫杀鸡给猴看,这种警示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是很有用的。不要动不动就板脸训学生,在小事上要以“仁”规行,而一旦有人触犯了班“法”,决不可心慈手软,一定要给予严惩,让其他人心存畏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实,“仁”“法”是合二为一的,“仁”是“法”的基础,“法”是“仁”的保证,要“仁”中有“法”,“法”中有“仁”。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