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德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待改进的地方,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教育领域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为此,教师应不断优化自身的道德素养,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只有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本文基于提高高中班级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提高;高中班级;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高中生面临着紧张的升学压力,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教师通常把提高学习成绩作为检验学生的重要指标,这便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基于实际调查情况,我国高中学校逐渐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完善德育培养工作,有效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不断探索高中学生德育的新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在以后步入社会时能够具备足够的能力去迎接各种问题和挑战,并在多变的社会潮流中能够始终保持自我。
一、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目标要求
实效性是德育的本质特征。实效性是个体道德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德育实效性是指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德育实践,才能促进和改进德育工作。德育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崇高的情操。它是形成和发展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动力的基础和来源。只有把握德育教育的特性,加倍做好基础的、客观性的认真实践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应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积极性。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已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积极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具体而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为班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自身所学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制订详细的计划与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二)有利于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高中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这也决定了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这对于降低班级日常管理难度而言显然有着正面作用。具体而言,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班主任能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先,高中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展开情感的交流,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解与分析,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获取到学生认同信任,如此一来,班主任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学生的参与性与配合度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其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得到提升。
三、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环境建设
长期以来,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提及德育无不从空洞的理论入手,通过千篇一律的说教进行德育理念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接受方式,导致学生对于德育的相关知识无法真正理解,只能人云亦云的空喊口号,对于实际的德育教学并无帮助,甚至导致学生对老师的频繁说教产生反感,进而对德育理念产生厌恶,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正视这一问题,从教学的形式上和内容上进行改进,将德育思想具象为学生日常的生活生物当中,通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而践行德育思想,从而使得学生在行动中感悟德育,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例如,教师可开展每周德育班会,以“谦和好礼”为例,现在的学生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道德滑坡。教师可通过历史故事、小品表演、朗诵等各种表演形式,让学生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增强师生互动,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使得德育工作顺利开展,进而提升德育工作的整体成效。为此,高中班主任需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发育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的学生虽然没有成年人的心智,但是也与幼年心理拉开了距离,所以,高中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期间,需要注重自身的沟通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而为下一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如关心学生的心理与感情变化等。每个班级中的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的性格,如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同学之间的相处问题等,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做到耐心观察,一旦发现学生存在情感障碍,需要及时与之进行交流,此时,班主任需要掌握沟通的方式,不要采取强制性的教育,尽量做到鼓励与安慰,等待学生主动向自己讲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倾听学生的期间,班主任要做到耐心与理解,逐渐地,学生会主动向班主任分享内心的想法,并受到班主任思考方式的影响。同时,对于学习效率偏低的学生,班主任也不要予以打压,要与学生共同努力,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确保德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理论教育要按照党的政策和思想指导和教育学生。但是,这种形式的教育往往是肤浅的,不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太多的这种理论教育不能帮助学生将课堂教学知识与课外实践生活结合起来,导致德育无法反映其实践意义。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老师,他应尽可能利用所有可用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练习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可以使用各种校园活动来促进德育的有效发展。德育讲座,爱国诗歌朗诵,组织学生向敬老院提供服务等都是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德育的思想内容,增强德育要求。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满足了学生娱乐的基本学习要求。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保证高中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可以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它不仅有效地达到了减轻学生压力的目的,而且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更加崇高。
结束语
在新时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给予重视,不能一味地只重视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学校提出的一些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也应该积极配合,不应该只是敷衍了事,做表面功夫。
参考文献
[1]张忠.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讨论[J].学周刊,2020(02):157.
[2]姜黎黎.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法思考[J].华夏教师,2019(36):89.
[3]黄斌.高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德育教育融入策略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5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