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群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与学习环境跟本科生有一定差别,以往的生活与学习中可能大多时候是在被否定,心理上存在自卑感。而在他们摆脱以往的生活模式进入大学后,学生管理者在管理方面要注意其心理方面,不可继续处处打压他们的自信心。要注重人文教育,多采用引导、鼓励等方式进行管理,增强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被赏识被肯定的快乐,逐渐培育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人文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受到来自家长的施于的训斥、老师的忽视以及同班同学的打击。在父母的强制管教下,逐渐丧失了自主性,缺乏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老师长期老师的忽视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师生关系。在同班优秀同学的对比下,逐渐产生自卑心理。于是他们期待进入大学后能够换一种新的生活和学习模式,希望能遇到自己的“伯乐”,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一项技能,以后在社会上也能有一番作为。对于大学,他们还是充满期待的。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管理难度大不仅在于学生以往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难以改正,还有管理的方法也存在很大问题。
其一,管理方法陈旧。大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高中的管理模式,忽视学生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缺乏沟通。在种环境下培养的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依赖性强。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是一个能够在社会上有效工作的人。在如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每个工作者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显然,陈旧的管理方法存在很大问题。
其二,教育管理者缺乏专业的培训,管理方式存在问题。部分学生管理人员在人文教育方面的学习不足,加之学生以往的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对这些学生形成刻板印象,觉得这群学生只能是这样了,不想花时间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为了避免麻烦,很多事情帮学生代办,这种管理模式与高职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三、建立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一)人文主义的含义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的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我的理解是:一,以人为本,人具有尊严;二,宽容之心,尊重 “生命权”“自由权”和“追寻幸福的权利”;三,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如何建立人文主义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者应该理解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的特殊性,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的不完美,对他们耐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积极进行引导。要相信学生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优秀的,是追求进步和完美的,是有前途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需要在他人指导下的成长的人。
教育工作者应实行容错教育,对学生的管理要注意尊重、欣赏和包容。
1.学生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的理念
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高校学生管理者应充当instructor的角色,起辅助指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应改变原有的管理态度,不能怕麻烦,而事事为学生代劳。要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学生从被动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前期可能辛苦一点,后期可以轻松许多。
2.学生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培训
学校对于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培训,特别是人文教育这方面,真正能够理解并做到人文教育的几乎是凤毛麟角,所以学校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
人文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四个层面,在心理层面要培养学生成为独立的人;在思维层面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思维能动性的人;在伦理层面要培养学生成为向善的人;在审美层面使其成为有境界的人。在日常管理中应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很多方面我们要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过程中适当引导,避免给予不必要的帮助,过程中他们会学习收获很多,慢慢学会独立。好的结果会带给他们信心和积极性,学生得到正面反馈,从而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独立能力快速成长。倘若结果不好,我们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安慰与指导,让他们明白问题所在,积极改正,避免消极心理,导致恶性循环。人的思维能动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和敢于创新。在道德层面,要培养学生的向善意识,使其成为一个向善的人: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在审美层面,要培养学生美的意识,使其成为一个有境界的人。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健康积极的审美意识,用实用的眼光看世界,用美的眼光欣赏世界。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高职学生都已成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进行自我管理。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获得发展。学生应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主,在自我管理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体验、主动分析判断、计划、实践,进而理解体会,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参与过程中来获得有价值的东西,使学生从参与的层次深入到认知、心理层次,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旭.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 新时代教育电子杂志,2014年,第23期
[2]张新颜.人文教育的含义和基本要求[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
作者简介:熊英芳,1992-10,女,湖北黄冈,本科,助教,学生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