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为社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租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的转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进行相应调整,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十分必要,但是当前的校企合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应积极加以改善,提高合作质量,促进人才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必要性;问题;改善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应用型人才储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中却存在适应性不足,实践能力偏弱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企业人才的选择,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生产建设、企业管理、社会服务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十分必要。
一、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具有成熟的教育培训体系、学习时间短、投资回报高,采用技能+学历+就业的培养模式,是快速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生产和服务的劳动者的有力手段。为了促进人才的适应性,职业教育经常实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科研、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合作,包括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根据社会需求、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对所需人才进行培养、培训,以提高人才的应用价值。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学校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机,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企业通过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教育等,可以尽早的培养一批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的科研人员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楼、实验设备、图书馆等资源进行企业产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企业发展。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就业。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一批理论联系实际,各方面综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的深入,可以促进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学生提前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企业文化,一定时间又可以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锻炼,提升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道德精神,增强综合能力,顺利就业。所以,校企合作,是优势资源互相利用,取长补短、促进双方共赢发展的战略,应积极加以深化。
三、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开始的时间比较久,虽然近年来业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整体上发展还相缓慢,相比于不断增加的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还相对滞后,校企合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合作质量及人才培养。
1、政府方面
国家层面也好,地方层面也好,校企合作的法制建设依然十分薄弱,目前只要一部《职业教育法》,且已经是1996年颁布的,时间较远,很难对当前的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发挥具体的指导、引导作用,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业有待完善,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角色也有待强化,社会话评价参与度不高、职业准入、资格证书的规范、标准和校企对人才需求的关联度不够紧密等,都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
2、行业方面
目前,我国行业指导教育的权限是不够的清晰的,在行业组织教育、培训方面的政策也有很多模糊的地方,没有强化和发挥在职教育的作用,行业协会与校企之间的交流也不够,很多行业自身的发展还比较弱,没法指导职业教育等。
3、企业方面
总体上看,由于利益不一致,很多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内驱力,缺乏企业的长远规划,校企合作参与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很多校企合作仅靠感情维系,十分脆弱。在学生学习,课程开发、实训教育等方面,企业比较被动,影响了企业校企合作的热情。另外,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校企合作时对人才的科研能力、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贡献不多,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剥削。
4、院校方面
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比较落后,没有深化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理念,不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资源整合不足,专业技术能力较差,没法吸引校企合作,或者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没有建立相关的校企合作鼓励机制、管理规范,或者学生实习监管不到位等等,都会影响校企合作正常开展。
5、学生方面
学生是校企合作的主体,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用人标准、对学生实习的要求、实训的内容与学生专业和个人素质、实训的场地、安全、时间等紧密相关,如果企业不需要学生,或者学生不配合企业的安排,都会影响校企合作的质量。
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改善措施
职业教学校企合作是当前为社会储备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校、企业、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关于如何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时,《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所以,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
1、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校企合作是一向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政府政策、学校、企业、行业、学生,校企合作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发挥统筹作用,加强主导,统筹各方面资源,加强经费、信息、资源、校企利益的协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策支持,主导各方加强沟通,对话,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加强职业教育宣传等,积极促成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高等院校的师资培养
职业院校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方,学校对校企合作负有不可逃避的责任,而师资力量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教师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双带头人制度”,即一个专业配备2名专业带头人,引进“双师型”教师,培养一支熟悉本专业职业岗位、具有较高素质、较高专业能力和丰富行业从业经验的教师。另外,高校应加强教师的校企合作意识,加强教师和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的交流和学习,大力对接企业和学校在企业文化、技术、管理、科研、培训、产品、装备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教育,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3、加强行业参与能力
行业在校企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学校和企业的沟通与平衡大多是通过行业协会来协调,行业本身本身也应增强自身的人才培养建设能力,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近年来,很多行业开始组件职业教育集团,对相关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合作,比如冶金、建筑、旅游、电力、煤炭、装备制造等,对促进行业对口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校企合作中,为了深化校企合作,应积极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目标、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考核等教育的全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学习活动与企业文化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由向社会人、职业人转变,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4、加强学生个人培养
校企合作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考验合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有了政府、行业、教师的支持,学生更应积极努力,充分利用各项优势,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校企合作中,学校以班级冠名的方式招生,进行定向培养,强化理论和实践课程的结合,为学生设立专项校园基金,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各类专业知识竞赛、发明竞赛、将顶岗实习作为成绩评价的一部分等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自我的认知、自我觉醒,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结语: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很多应用型人才,但是,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很多新兴产业产生,传统的以学校单方面培养的职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了,在城府的引导下,职业教育的各方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加强行业引导、强化学校师资,对促进企业和学校合作共赢,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十分必要,文章进行了简要探讨,希望能给相关教师、企业管理人员、行业工作者、学生一些思考和启示,文章的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晶.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辛欢.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金昱伶.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15.
[4]杨伟桥.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孝感工业学校为例[D].湖北工业大学.2016.
[5]杨进,张健.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合作的问题、博弈与整合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17(03).
[6]金祖旭,贾少华.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反思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