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快乐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丁丹英
[导读] 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促使教育界的不同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开展愉快教学、趣味教学、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促使教育界的不同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开展愉快教学、趣味教学、合作教学的新理念,这些伴随着新课改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的目的,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小学体育教师根据所任学科的实际情况,采用快乐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促使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带领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全面健全和发展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开展;快乐教学
        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顺利新课标赋予的教学目标,广大的一线教师积极地开展和实施快乐教学,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元素和内涵,倡导以快乐为主旨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快乐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中,体会到快乐和成长,从而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层面的提高,最终推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快乐体育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快乐体育的内涵首先是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其次是,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影响,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再有就是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快乐体育就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措施
        2.1快乐体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基点。快乐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来研究教与学的艺术及其相互联系的,它标志着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组织,一直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2.2注意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共同目标,然后再进一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一目标,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能力,而快乐体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去享受运动,基于此,快乐体育提出学习目标不仅与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运动技能吻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理上享受运动乐趣的水平相一致。

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的进度要自己决定,并给在现有的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产生学习的动机,在创新和创造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享受运动的乐趣和能力。
        2.3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在快乐体育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确立目标, 自我观察,互相观察分析几归纳技术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认识把握学习的全过程,理解以会技术与新学技术的内在关系,以及自己在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3.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3.1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3.2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
                言而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构建快乐课堂,就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而又高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为了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小学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利用上述方式,更要加强与学生的双边交流与合作,促使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逐渐深化,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地和谐、温馨,全方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切实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快乐体育更加地完美。       
                参考文献:
        【1】张华君 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改革 [J] 福建体育科技 2003年03期
        【2】洪小娟 快乐体育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J] 浙江体育科学 2002年0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