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浅析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王志强
[导读] 快乐且充满活力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摘要:快乐且充满活力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助节奏导入、音乐游戏以及情境创设等趣味教学措施开展教学,为学生营造趣味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本文基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浅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趣味教学浅析
引言
        小学教育是教育初级阶段,为迎接新时期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而言,作为审美教育的重点所在,制定合理措施积极推进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有助于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推行趣味性教学,转变理念组织趣味性音乐教育活动,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成效,推动小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这一教育发展形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但是在展开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认为小学音乐教学自身并不重要,只要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管理好课堂秩序等,就算是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较为单一,很多教师使用的方法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虽然课堂被塞得满满的,但是枯燥乏味,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时间相对有限,无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效果只会让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加低下,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有着很大的弊端。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趣味教学的意义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但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无趣,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其认知过程会受自身情感影响,因此,教师可积极开展趣味教学,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趣味教学为他们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其放松紧绷的神经,以愉悦的心情欣赏和学习音乐作品,从而让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正确认识趣味教学的重要作用,将其积极应用于音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小学音乐教育中,为了迎合课程改革要求,实行趣味教学活动,学生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切实提升教学成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趣味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个体实际情况,激发音乐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1]。综合考量影响小学音乐教育的因素,设计趣味性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在学习乐器、乐理知识过程中深入感受音乐文化,丰富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持久音乐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三、组织音乐教学游戏,构建趣味课堂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聆听、认真感受,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师的教学低效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听歌时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认真感受音乐作品,更无法体会音乐作品的魅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久而久之,学生的音乐兴趣就会丧失,音乐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趣味性,打造趣味课堂。根据小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音乐课堂,促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持续集中。
四、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中,很多音乐教师都只是将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全盘接受,是否在枯燥的知识面前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教学产生抵触的情绪,这对音乐教育来说是不利的。而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融入更多歌曲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有效降低知识的难度,满足学生们的学习特点,这对于提升小学音乐的小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如在《快乐的泼水节》一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傣族人民的风俗、服饰、建筑、泼水节盛况等都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呈现出来,让学生们对傣族人民的节日习俗有更多的了解,并将泼水节盛况相关视频、歌曲等都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学习和理解。
五、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趣味教学,应转变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来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师可以在讲解《龙咚锵》中,为学生创设过年的情境,展示中国结、对联、灯笼和窗花等,播放《龙咚锵》来渲染热闹、温暖的气氛。通过创设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高度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活动[5]。通过教师领唱,学生跟着唱起来,犹如置身于过年的情境,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感受乐曲的魅力所在。
结束语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许多家长过于关心学生的主科,常常忽视音美体这些兴趣学科,认为过于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成绩,这一做法其实是不对的。不管是哪门学科,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学习音乐也正是这个道理。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音乐教育,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扩大知识层面,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但当今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还是比较单一,教师应着重关注并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陈晶玉.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69-170.
[2]董海霞.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33-635.
[3]武媚.浅谈趣味发声练习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9,39(21):194+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