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超标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黄华生
[导读]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近3年肇庆市市中小学室内场馆配备情况以及在PM2.5超标情况下如何开展体育活动进行调查与研究,得出在PM2.5超标的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学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应急预案;提出在PM2.5超标情况下,合理利用场地,选择不同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保证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为学校针对PM2.5超标情况下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做出应急预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体育  PM2.5   雾霾 
        1.研究目的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对中小学生的户外体育互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恶劣的空气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是弊大于利,尤其是小学生。PM2.5 超标情况下,每一位关注身体健康的人都开始减少室外停留时间。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如果出现PM2.5 超标就停上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既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大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也不能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更会打乱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计划,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本研究试图近期 PM2.5 超标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在PM2.5超标情况下适合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对策。
        通过文献的整理发现自2012年1月起至今关注 PM2.5 的文献资料有很多,但很少有涉及如何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增强抵抗力来预防PM2.5超标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本课题试图通过对近三年PM2.5 超标情况进行分析,和对肇庆市中小学室内场馆情况及在PM2.5超标情况下如何开展体育活动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可行的建议,为教育部门针对学校做出应急预案或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应对PM2.5 超标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以“PM2.5”、“雾霾天气”、“室内体育教学”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搜索,查阅了20几篇相关论文,认真研读和理解相关政策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2.2问卷调查法
        走访了肇庆学院的几位教授,请他们对所发放的问卷进行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经过修改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2份问卷,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96.8%。3个星期后发放问卷进行重测,进行T检验P<0.01。
        2.3 专家访谈法   
        对肇庆市体育、气象学科专家、医生进行访谈,了解肇庆市中小学室内场馆情况及PM2.5超标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 
        2.4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3.0 进行整理和分析,对运动损伤后的恢复进行对比,收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采用P <0.05。  
        3.结果与分析 
        3.1近期PM2.5超标情况分析  
        3.1.1PM2.5  
        PM2.5中PM的英文是Particulate Matter,即“细颗粒物”的意思,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因为它的体积十分微小,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量直径小于2.5μm 的颗粒物相当于头发丝的1/16,很容易被吸入并沉积在支气管和肺部,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1]。  
        3.1.2PM2.5超标情况分析  
        通过PM2.5监测网公布的全国PM2.5及空气质量指数(AQI),随机抽取A、B、C三市2015年2月-3月的PM2.5 指数及AQI,对照《HJ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进行分析。A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有13天在 0-50 间处于一级优质状态;有11天在 50—100间处于二级良好状态;5天在101—150 间处于三级轻度污染状态;1天在151-200 间处于四级中度轻度污染状态。B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有5天在0-50间处于一级优质状态;有6天在50—100 间处于二级良好状态;7天在101—150间处于三级轻度污染状态;3天在151-200间处于四级中度轻度污染状态;4天在201-300间处于五级重度污染状态;5天超过300处3于六级严重污染状态。C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有8天在0-50间处于一级优质状态;有17天在 50—100间处于二级良好状态,3天在101—150 间处于三级轻度污染状态;2天在151-200 间处于四级中度轻度污染状态。有研究得出,在随机抽取三个城市30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分析中,有27%的天气由于空气污染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对大部分在室外进行的体育活动而言,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3.2 PM2.5超标对小学体育活动的影响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由于运动能使呼吸肌得到充分锻炼,使肌纤维变粗,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大大增加心肺功能[2]。但是在PM2.5超标情况下,学生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就会因深度加大、加深的呼吸而吸入更多的有害颗粒物,深入肺部引起炎症,导致咳嗽、呼吸困难、肺功能降低等,引起支气管炎和哮喘,一旦进入血管到达心脏或其它器官,导致心律不齐、非致命性心脏病发作及癌症等疾病发生[3]。  
        因此,PM2.5超标对小学体育活动的影响非常大,只要PM2.5超标,学生就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而尽可能转入室内进行体育活动或避免大强度运动。  
        3.3PM2.5 超标情况下小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3.3.1肇庆市中小学室内体育场馆情况分析 
        据调查,目前肇庆市中小学人均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及校均室内体育场馆配备率与前些年比较有了较大的提高,校均室内体育场地面积也逐年增加。小学拥有室内体育活动场地的学校从2015年的占全市小学数的12.5%到2017年的29.2%。肇庆市小学室内运动场馆明显不足,不过肇庆市中小学室内场地配备情况2015-2017年中小学平均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政府更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室内体育活动场地正在日益得到改善。在深入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PM2.5超标和雨天体育课质量堪忧。因此,在PM2.5超标和雨天确保学生身体锻炼的时间,正常开设以“动”为主的体育实践课,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的室内场馆配置率迫在眉睫。  
        3.3.2 PM2.5 超标情况下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从调查的24所学校中可知,只有3所有室内场馆,在PM2.5超标或雨天时,有场馆的中学一般的室内活动有篮球、排球、乒乓球、踢毽子、跳绳等体育活动。室内体育活动内容小学健身操、武术操、体操、乒乓球、室内游戏、棋类、运动项目视频、踢毽子、跳绳等体育活动,教学内容过于单调。而没有室内场馆的学校体育课一般是进行健康教育课或者是自习,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3.4PM2.5超标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  
         PM2.5数值(AQI)不同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

        为了让中小学生在不同的PM2.5浓度下合理的进行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根据肇庆市《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要求和不同AQI数值及类别,设置了体育教学内容,为肇庆市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选择提供参考。不同AQI 数值下中小学生体育活动“菜单”。由表3可知,靶心率0-100优,各项室内外体育活动均可,如:跑、跳、投、滚翻、支撑悬垂、爬行、跳绳、踢毽子、韵律操、武术、小篮球、小排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101-150轻度污染,避免长时间、高强度体育活动,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学生尽可能在室内场馆进行锻炼,如:室内慢跑、跳、投、滚翻、支撑与悬垂、爬行、踢毽子、韵律操、武术、小篮球、小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151-200中度污染,在室内场地开展各项低强度的体育活动,避免户外运动,如:室内慢跑、滚翻、支撑与悬垂、攀登与爬越、踢毽子、韵律操、武术、篮球投篮、小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201-300、重度污染,避免户外运动,室内避免有强度的心肺功能锻炼活动,如:室内踢毽子、形体操、篮球投篮、健身球等。300以上,严重污染避免户外运动,在室内停止有强度的体育活动,如:室内柔韧拉伸、健身球柔韧操、简易高尔夫等。
        4.结论与建议
    (1)在PM2.5超标的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学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应急预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
        (2)在PM2.5超标情况下,学生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室内场馆、教室、食堂、走廊等,选择符合学生生长发育需要的耗氧量低、强度较小、不明显增加呼吸量的体育  活动进行锻炼。
        (3)学校应做好PM2.5超标情况下开展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应急预案。根据PM2.5浓度测试情况,对学生的户外体育活动进行分时段、适量安排,对学生的室内体育活动予以合理安排,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4)推进校园绿化建设,种植“净化空气”植物,让绿化发挥吸霾除尘、净化空气的功能,并引导学生在生态绿化区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在室内场馆建设中增加空气净化管道和相关配备设施,为学生进行量大的室内体育活动提供优质的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章轩语.大气颗粒物质PM2.5 的产生、危害及防治.Investigation & Academic.今日科技,2012.5    
                [2]王步标等.运动生理学1M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 P19;287- 288.     
                [3]盛裴宣,毛节泰,李建国,等.大气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