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历史老师来说在以后的教学上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所以历史教师必须要利用好合适的资源去对高中生进行教育,最重要的是需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培养,更应加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完善史料运用的新模式,让学生们不仅重视学习成绩,也更注重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新高考 史料运用 教学方法
一、新高考下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
新高考的模式已经确定,对于物理和历史只能选一个的组合,让很多家长为难,很多人认为历史是一个冷门,而且选历史就是选文科,文科又不好找工作,这样很多家长就倾向于物理科目。这种的情况对于历史老师来说是压力,所以历史老师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改变教学方法是迫在眉睫的。对于现在的历史课堂而言,要想建设一个高效的课堂,更需要的就是要注重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灵活变通。
二、高中历史传统教学中缺乏培养学科素养意识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因此社会开始逐步重视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而提到学习方法就不得不提互动性课堂了,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容易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更习惯一板一眼的授课,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们听课效率低下。
很多教师依旧按照曾经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没有注重对于历史学科素养性的关注,造成了学生们普遍参与度较低,课堂效率也愈发低下,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时代的需求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国家未来的建设需要广大具有核心素养的广大优秀青年,高中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1.课堂多结合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生们的年龄普遍较小,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一切都抱有兴趣,因此这个时候也是学生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黄金时期,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喜欢一些无聊的东西或者科目,这就是高中教师应该调和的矛盾。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首先考虑到这一点,而增加历史史料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历史史料与课堂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透彻的思想。他曾说过: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而这也给广大历史教师做出了正确的表率。
例如高中教师在讲解到高中历史中的“货币交子”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北宋的文献《交子》中的史料进行讲解,包括交子最早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当时商业的发达催生出了钱庄,事后为了便捷便逐步催生出了交子、债券和银票等。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鼓噪的讲解,而是运用有趣的史料进行补充讲解,相信通过这种授课模式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高中生们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具体情境
高中生们现在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具体的讨论环节,只有教师自己主导讲课,从而让课堂比较严肃、枯燥。身为一个历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学生们思想历史氛围的营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让孩子们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开始的注重对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久而久之就能够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历史史料加入一些历史文化的一些异同点。比如讲到中国的戊戌变法的时候,就可以适时的扩展一些关于西方宗教改革中出现的趣事,这样就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讲解一些国外名人政客对这些典故的描述和看法,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终既教育了学生,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高考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推行史料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虽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困难,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允鑫.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史证史料运用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1):155-156.
[2]赵振波.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2):47.
[3]黎军.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9(27):51-52.
[4]张文雄.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历史适应性教学方式探究.考试周刊20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