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守儿童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关乎的一个重大问题,德育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缺失普遍严重,表现在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为习惯也呈现诸多不良现象,感情淡漠且缺乏爱心和同理心,性格古怪孤僻,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等。留守儿童德育的缺失不仅表现家庭德育的缺失,还有学校德育以及社会德育的缺位同样是德育缺失的表现。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应当加强对其缺失的原因分析,并据此制定出相应有效的对策,本文探析了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德育缺失;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凸显和加剧,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德育问题缺失成为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是当前我们急需考虑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德育不仅关乎到留守儿童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更是关乎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留守儿童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种特殊群体,是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必然问题,他们的成长环境具有特殊性,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要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就要从影响因素出发,找准根源,根据问题和原因来加强德育工作。
一、留守儿童中德育问题缺失状况分析
1.家庭德育教育缺失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缺乏家庭德育教育的,留守儿童一般分为三类,包括有父母一方留待抚育的,隔代抚育的以及其他监护抚育的。对于亲子教育而言,父母的长期缺失使得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交流甚少,亲子关系消极,亲子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与道德价值观念,使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性格孤僻且心理冷淡。对于隔代教育而言,隔代往往会溺爱孩子,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感性大于理性,不会为孩子形成一个正确理性的向导,更加注重孩子的物质和温饱。
2.学校德育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学校德育教育也是不到位的,一方面学校对于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农村学校的教育仍在沿用应试教育模式,德育教育缺失,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不仅影响了留守儿童正确道德观念的树立,还会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伤害孩子的自尊心[2]。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极其有效,教师的素质也偏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就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素质不足以及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得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方面,而直接忽视了对儿童心理和道德上的教育和引导。
3.社会德育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社会德育教育也存在趋势,主要体现在社会德育教育环境的缺失,留守儿童缺乏社会德育教育的资源,相关的社会文化缺失。此外,同龄儿童对留守儿童的孤立和歧视伤害了留守儿童的心理。
4.自我德育教育的缺失
教育是一个教育客体受教育主体引导教育的实践过程,受教育者既可以是教育客体,也可以是教育主体,即除了接受教育者的教育,还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当前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可获得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都很匮乏,同时由于生活学习的环境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缺乏道德环境的熏陶,没有养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在德育教育上还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甚至缺乏对道德的认知,这也是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失的一种体现。
二、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德育缺失问题
1.打破制度壁垒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应当尽快取消二元的户籍制度,为农民工进城受到平等待遇提供制度基础,帮组他们安家乐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放宽就业政策,消除农民工就业壁垒,尽量达到与城市劳动力的同工同酬,增加农民工的收入,为孩子进城学习提供物质基础,从而减轻留守儿童的德育缺失问题[3]。总之就是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产生留守儿童的条件,从而随之解决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失的问题。
2.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加强家庭德育
农村劳动力外出最大的原因是经济,就目前经济的发展状况而言,在城市从事劳动工作所获得经济收入远比在农村务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高,在此条件下农村劳动力才会舍弃农村这块土地转移到城市务工。基于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城乡劳动收入更加趋向平衡,加快乡镇的城市化进程,为未成年孩子的父母提供户籍地就业岗位,使孩子不至于成为留守儿童,从物质经济条件方面解决留守儿童的德育缺失问题,同时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加强家庭德育教育。
3.强化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聚集地,是留守儿童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一方面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儿童的法制道德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加强引导,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4.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道德养成的重要外部环境。一方面媒体要对留守儿童多加关注,让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心并力求解决的问题,让社会更多的人投入到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中。同时为避免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需要对社会人进行教导,消除歧视。另外,要为留守儿童塑造一个充满爱讲道德的社会环境,让留守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崇尚道德,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自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结束语
总之,留守儿童德育缺失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重点关注,不仅关乎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是关乎到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配合,加强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注:本文系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课题“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XKT-ZH-05-146。】
作者简介:王宗义,男,西吉县教师发展中心,大学本科,高级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洋洋.“留守儿童”德育缺失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5.
[2]任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缺失危机及化解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1(08):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