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就业导向是中职业学校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以职业导向进行职业学校管理,可以推动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引发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包括了教育目标以及专业诸多内容,以下,本文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管理必要性以及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学校;必要性;管理;
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生源数量大幅减小,生源质量整体滑坡,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就业困难,走入社会后获得的认可度低。针对这些问题,职业学校要基于实际情况改革发展思路与教学理论,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学校管理,推动职业学校健康发展。
一、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1、满足职业教育改革需求
作为职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长期以来,职业教育都受到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地位的认识。职业学校在进行职业教育活动中,没有体现出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忽视了企业或者岗位需要的人才特征。在基于就业导向下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优化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一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基于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原则,使教育者在职业教育活动中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娴熟技能,并通过职业综合能力以及未来发展关键能力的不断提升获得一生就业的能力。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不仅是职业教育管理的一个口号,而是一个观念的更新与制度的创新过程,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迈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2、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必然选择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之下,我国职业教育学生在当前以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无法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同时受到企业转岗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多重夹击,无法谋得对口的就业岗位,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成为了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最近几年,职业教育面临发展的低潮,但同时仍然有不少的职业学校通过快速更新发展观念,强化市场意识等获得飞速发展。这一类学校都是以就业为指导进行办学,基于市场需求与时俱进的培养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具有较强综合素质,拥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毕业生,使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率获得保障,推动职业学校在发展轨道中处于良性循环。因此,可以得出职业学校需要基于就业为导向,符合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教学管理才能获得持续与稳定发展。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管理创新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下的职业学校管理活动要从供给转向向需求转向进行变化,以个人就业需求导向转变传统的企业需求导向,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管理创新可以从教育目标以及办学理论、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优化,具体如下:
1、教育目标
基于就业导向下的职业学校管理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把传统职业教育中单纯的技能导向教学转变成为了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导向,除了关注职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同时也注重增加人文目标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实用、适用的职业性特征,也兼顾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生活以及发展方向、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职业学校教育不再是一个针对专业技能培养的生产手段,而是以学生充分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2、办学理论
基于就业导向下的职业学校在办学理念上要强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意识,意识到其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职业学校学生以及社会企业,基于职业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实际愿意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服务,为职业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就业、成才提供必要的条件与保障。
除此之外,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基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企业实际需求,对职业学校专业进行优化,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为社会企业培养出优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专业设置
基于就业导向下的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基于劳动市场环境变化,关注劳动市场的需求信号进行及时的专业调整,在传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过程中通常是基于资源导向型设置,即学校有什么样的教师,有哪方面的资源就开设怎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办学条件就开放怎样的学科和专业,使得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几十年如一日,致使许多专业学生在走入社会后没有相应的就业市场,就业结构不合理。因此,基于就业导向下的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基于市场环境变化,以前瞻性的目光进行专业优化,对旧专业进行淘汰,开发新专业,通过对专业设置界限的打破培养出符合市场变化的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短期应用培训课程,打破某一狭隘岗位的局限性,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专业道路。在此基础上,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基础训练,运用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培养模式,使学生有更大的空间以及柔性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满足今后就业时多个相关领域岗位的就业需求。
4、教学方法
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灌输式课堂模式,引入先进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进行转变,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激发,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成为专业学习的参与者与行动者,强化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使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更好应对就业岗位人才需求。
5、就业指导
通过加强职业咨询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高效的就业指导,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对于自身以及职业、社会的了解都不够,进行职业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基于自己的实际能力或者需求进行专业选择,而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又存在厌学情绪。基于此,需要职业学校建立起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功能,并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就业信息等等,通过指导学生熟悉各职业特征,结合个人素质需求帮助其更好就业。最后,要引导职业学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职业观,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使其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最大限度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6、办学评价
在办学理念上,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率为办学评估的重要因素,在关注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同时,还要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情况,接受来自学校毕业生以及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评价,改变“对口升学率”的评价要求,而以就业率、就业质量以及企业满意度为学校的评价标准,明确办学目标,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优秀职业学校。
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管理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需求,也是推动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以职业为导向,引领职业教育变革,从办学目标以及专业设置等多个环节优化管理,推动职业学校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黄景容.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J].中国农村教育,2020(04):21-22.
[2]洪柳华大数据时代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大学实训教改策略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84-86.
[3]孙淑荣,杨君鹏.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J].南方农机,2019,50(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