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班级主人翁意识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刘新霞
[导读] 小学阶段是是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
        摘要:小学阶段是是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此时,学生正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志、自信和自尊、个性和特点。为适应素质教育改革形势下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班主任作为教育最前线直面学生成长的教育者,责任是重大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学生 自我管理 主人翁意识
        前言: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指出:“纪律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能管理自己的人,而不是一个想管理别人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独立管理是学生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这种联系,教育就不能起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努力实现角色转换,给学生自我教育的空间,唤醒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从而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需家校联合
        自我管理的能力源于一种本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是,它会随着成长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其中家长的溺爱和事事包办代替会使这种本能消失殆尽。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从小开始,从做好家庭小事开始。鉴于此,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取得家长理解并积极配合,做到家校要求一致。一方面,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晨会、班队会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巩固。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 乐于配合老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二、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需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第一、制度我来定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成功的教育总是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无论教育者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形式,但对于班级集体制度的制定,班主任总是自己决定或者和科任老师商量决定,所以学生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觉得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那我们能不能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中尝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答案是肯定的。请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定出我们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好了怎么奖励?做错了又该怎么办?商量制订好奖惩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中来,真正成为管理班集体的主人。学生设计和制定的《卫生守则》《值日守则》《课间纪律》《课堂规则》《两操规则》《奖惩守则》和《舆论准则》等,因为是自己参与制订的制度和守则,所以学生发自内心愿意去遵守,一日一日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第二、人人有事做
        负责一个班的老师为具有不同能力和个性的学生工作。每个学生的发展都不平衡。学生个性与发展的不平衡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负担。学生的自我控制当然会消除班级集体领导中的各种不平衡。不同的制度是由学生自己讨论和决定的,所以没有理由不遵守。因为奖惩措施也是学生讨论的结果,所以具体落实也主要由学生来处理。记得以前班里学生不重视自己身边的小事,不屑于做好小事,如:离开课室后灯管没人关,六部风扇没人理。针对这些现象,学生在《值日守则》里列出:每天的值日生按照轮值制度,必须每天指定一个人留到最后,检查课室门窗、灯管、风扇等有没关好。

在《舆论准则》里,有这样的两条: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践证明,这样多管齐下,班级里逐渐地形成了“小事有人做,好事有人夸”良好班风。
        第三、事事有人做
        “班级是我的家庭,发展取决于每个人”。这不仅是一句话,而且还必须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要丰富班级集体管理的作用,提高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过去,除了班主任工作量大之外,当班长也很难。很多事情不是没人做,就是做得不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班级管理时要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让每个学生在开学之初通过竞选,选择自己最愿意干的班级职务岗位,通过竞争上岗,既有成功的喜悦,做起事来也得心应手。有些岗位竞争人多的时候,我就采用轮换的方法,择优定岗。对于原岗位不够胜任的学生,我再安排其担任更适合的岗位。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班里事事都有人做了。
        三、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实效需量化考核来助力
        在此基础上,我接受加分和减分的制度,即对学生的日常言行、思想品德、学习情况进行评比,量化奖惩,确定加分或减分的数量和标准。加分的因素比减分的因素的因素要多,在不同的评比后我们可以相应的调整加分的内容。在最后一节课上,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和修改标准和量化内容。具体办法是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民主推选一名组长对全校班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班委还会在责任范围内给组长加分和减分。每个学生的成绩不仅与个人有关,还影响到小组的总分,是对优秀小组进行最终评价的依据。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和评价,对每周定量获奖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推进自律时代,实现自治效果。比如,在拾金不昧方面,基本涵盖了学生的各项指标,特别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规定根据善举的大小,可以加5-10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帮助的竞赛氛围。学生最重要的是具有很好的品德。实行加减分制度后,班上没有学生丢失任何东西,许多学生拾到了贵重物品,非常乐意把它物归原主。
        这一制度的实施将个人行为与集体荣誉紧密结合起来,使未成年人个体成为集体教育的共同目标,形成了一股共同的教育力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逐渐向自觉自我教育转变。
        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满足学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使学生产生道德情感,实行学生自我管理,不是削弱甚至忽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能力,而是班主任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思路实践的结果。实施过程中,要求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领导,严格监督,使学生在素质 教育的道路上顺利发展。
        最后,我以魏书生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让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参考文献:
        [1]魏鹏, 刘金丽.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9,56(10):23-24.
        [2]江敏捷. 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之我见[J]. 电子乐园, 2018,45(2):0217-0217.
        [3]叶晓芬. 基于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班会课建设研究[D]. 2018,35(56):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