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教育开展《哲学与人生》课程,既能让学生对哲学的思想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又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从教材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情况两个角度研究了中职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现状,并列举了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教学;哲学与人生;积极心理品质
引言:中职学生的思想尚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其心理状态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单单注重其知识、能力方面的进步,也要关注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现状
(一)教材情况
《哲学与人生》教材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的教科书,该书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分设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等五个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有一定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角度理性的看待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保持积极的心态,理性认识和处理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该教材涉及的内容丰富,并合理的运用了相关案例,对于学生理解其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实践有一定的帮助[1]。
(二)学生情况
中职学生的思想正处于一个走向成熟的阶段,因此,他们的心理较为敏感,内心活动相对复杂。加之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学习能力欠缺,因此极容易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影响其健康发展。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及时与学进行生沟通,并给予积极的引导。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对学习的热爱,只有拥有了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及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以及日常的生活中,要从自身做起,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进而带领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积极心理品质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培育方法
(一)视觉感悟法
在进行《哲学与人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不拘泥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及其对应的视频,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进行展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成教育目标。比如,教师在讲解《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一课时,可以在课前搜集尼克胡哲的演讲视频,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尼克胡哲进行简单的介绍,再给学生播放其演讲的视频,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让学生感受到他自信的精神以及自强的人生态度。当学生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时,教师可以引出课堂的主题——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进而让学生对自信自强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在今后的人生发展中,能够像尼克胡哲一样,自信、自强,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心态。
再如,在学习《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俞敏洪对于自身奋斗经历的演讲视频,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同学们观看视频,在视频播放后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聆听俞敏洪老师的奋斗经历,同学们有什么感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作出相应的总结,之后在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人生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让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促使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目标。
(二)体验模拟法
亲身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课上或课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进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一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对活动进行总结——“人生就好像是一座高山,我们在登山的过程中会遇到陡峭的山坡,也会有相对平缓的道路,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爬到山顶看到更好的风景,我们要在陡峭的山路上不断的鼓励自己前进,在相对平缓的道路上也要谨记自己最终的目标,并不断进步。那陡峭的山坡,就像是人生中的逆境,那平缓的道路就像是人生的逆境,因此,同学们在逆境中不要退缩、不要放弃,要不断的给自己鼓励,不断前进;在顺境中也不能安于现状,要认准目标不断前行,只有在这一路上不断的激励自己,才能登上人生的顶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登山的艰难,通过教师的总结也领略了人生的要义,对于学生理解和认识“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三)故事探究法
教师还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分享具有代表性以及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比如,在学习《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让学生通过优秀人物的事例,对人生价值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2]。
(四)演讲辩论法
通过运用这一方法开展《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公众中展示自我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辩论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思想认识,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论:对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其身心成长以及日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李志国,廖锦芳.哲学与人生课堂对中职学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9,(19):28.
[2]朱喜文.在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培育的积极心理品质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