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冷岩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水平关注不断增加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水平关注不断增加,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在国民关注度提升的同时进行革新。体育教育在初中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地位极低,不过教育改革推进的今天,体育早就是初中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堂课。这门课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康锻炼,也是实现初中生接触体育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初步方式。本文将阐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探讨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内涵;现状;培养策略
        引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以生为本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必须对体育教学模式展开全新探究、摸索,探寻出一种与学生契合性更强的教学模式。教中玩、玩中学是教学的高级境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够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促使课堂呈现繁荣发展态势,实现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与玩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1?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修为
        国家当前的发展跟随着世界形式的发展,在不断进步,需要的人才不能只是具备专业的学术知识,而是更加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一综合性人才,所具备的不仅是学术知识,还有作为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和良好修为。个人修为可以指个人修养,是人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使自己心灵净化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少年们,性格尚未发展健全,无法完全抵制住外界带来的各种诱惑,遇到事情也会有考虑不全面的情况。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初中生的体育教学中,对这一现象有所改观。由于体育核心素养就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能够促使初中生培养自己的个人修为和气质。
        1.2帮助学生养成合作互赢的意识
        初中体育运动除了个人赛之外,还有一些班级团体性比赛,比如说篮球和足球等。在比赛的时候,每个人都想赢得比赛,但是身在团体,就不能莽撞行事,只顾自己的体育爱好而付出,那团体的胜利将得不到保障。以团体的形式参与体育活动,是为班级或学校争取胜利的荣誉,所要强调的不是个人的荣誉。在此种大环境的团体面前,开展合作的比赛实践活动,将核心素养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能够影响初中生们合作共赢意识的形成。
        2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1多元游戏渗透
        游戏渗透体育实践已经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是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期和关键期。这一阶段,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其中,会使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养成良好运动习惯,这对学科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导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从游戏视角着手展开渗透。体育游戏是一种在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具有趣味性、新颖性,能够引发同步效应,激活学生内驱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契合学生兴趣爱好是最基础的要求,但同时游戏也要与教学内容进行关联,为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扫除障碍。
        例如,学习“途中跑”时,这一节内容主要训练学生奔跑能力。教师调查发现学生对跑步的欲求没有那么强烈,甚至有的学生对跑步存在排斥心理。因此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成了教学的关键。此时,教师可准备一些小纸条,纸条上有糖果、零食、辛苦了、俯卧撑二十个等字样。学生进行折返跑,触摸到对面的红旗后再跑回来。跑步过程中嘴里还要不停喊着自己的愿望,如我要吃糖果、我要吃零食。这样,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被打破,学生自然活跃起来了。


        2.2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意识是核心素养实施的一个目的,因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人比较多,教师应利用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们在团队活动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养成合作共赢和团队协作的体育精神。做到这一点,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实际的体育实践活动中,合理地为初中生们分组,使之能够有效地合作起来,共同配合以形成较强的团体力量和协作能力。比如说,足球运动就是一项团体活动,教师教学的时候,应该强调及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团队里面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做到与他人的完美配合,更好地完成团队比赛。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符合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学习需求,也满足新时代合作共赢的发展需求。
        2.3通过对抗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体育课程的全称是“体育与健康”,不言而喻,这门课程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是一门为增强学生健康,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也是中考必考课程。这门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它本身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尤其在足球、篮球课这种对抗性强的项目上,风险系数更大。在教学中,我除了讲解项目技术要领和竞赛规则外,还侧重讲解安全事项,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如学习前滚翻,详细讲解技术要领,带领他们进行练习外,还告诉他们这个动作也是一个自我保护动作,比如在打篮球时,突然失去重心,可以用这个动作自救。
        2.4教给学生健康知识
        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日益紧张,更需要健康的身体保障学习的顺利进行。对学生来讲,健康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规避风险,为健康保驾护航。就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危险的行为,哪些物品有潜在的风险,让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运动,或规避危险物品,避免受伤。例如,在开展篮球传接球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中手指挫伤的预防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够避免手指挫伤问题的出现。二是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初中生年龄还小,生活阅历少,行为比较随意,这很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教师要加以讲解。比如,激烈运动以后不能喝凉水,吃油炸食品等。
        2.5技术动作矫正
        学习活动结束后,相应的实践训练必不可少。但训练效果如何,以及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矫正,又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同一种运动形式,学生掌握程度有深有浅,在训练中这种差异性表现得格外明显,如有的学生能够非常顺利地完成任务,有的学生的运动轨道则会出现偏差。当训练活动难以顺利完成时,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矫正他们的运动偏差。技术动作的矫正对夯实运动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学习“体侧垫排球”时,学生对学习排球有极大兴趣,学习过程异常认真。为了进一步夯实学习成果,教师应布设训练活动。在实践参与中,学生的短板逐渐凸显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主动发现自身运动中存在的不足。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训练,学生身体得到锻炼,思维更加发散,体育素养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
        结语
        总之,习主席提出:“国运兴,体育兴;体育强,中国强。”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既是国家的未来,更是强国梦的基石。基于此,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不断钻研和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爱上体育,教给学生运动方法和技能,使他们获得学习的能力,为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助力奠基。
        参考文献
        [1]周志腾.寓教于乐“五坚持”: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设计与实践[J].教师,2019(5):96-98.
        [2]徐敬恩.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9):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