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很多时候,儿童数学教具的配备和使用根本不能满足课堂的需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低段数学学科特点、孩子们自身的特点,以及农村特有的资源,想方设法地对教具进行开发和利用。因为我们的努力,加上农村小学这个特殊教育群体的自身特点,农村小学数学教具透着宜人的清香,生动愉悦深深吸引着农村儿童的视线,在教育中尽显魅力。
一、散发“乡土气息”的教具让农村儿童的学习独具特色
农村儿童特别爱跳皮筋,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一下课,便四五六人聚在一起,两人牵着皮筋,其他人便轮流着跳,如果有一人跳得不好没过关,同组的小朋友还可以帮忙,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身体机制,更可贵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合作意识,并且是在生活中自发生成的,而不是老师灌输的。皮筋的儿歌很好:“叽叽叽,叽叽叽,5只小鸡在啄米,3只躲进草丛里,原来共有几只鸡?8 ---只!”、“小朋友,伸伸腿,我们来跳橡皮筋,顺便把数来凑十,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得十”、还有加法减法歌也被跳进了皮筋里。对呀,多香的智慧快餐,数学儿歌是那么的贴近农村村小孩子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适合儿童活泼好动的特征,易学易记,又朗朗上口。这样的学习不正是新课程力求的“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教学内容为基准,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孩子智慧的情境”吗?
二、创设情境,让教具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
教师对孩子有着示范作用,课堂中,教师应就地取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认识数学概念的同时理解数学本质。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我用一个盒子把要认识的东西装进去,藏在桌子下,上课时用神秘的语气说:“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能变出很多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随后我拿出装饰精美的盒子,接连掏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为了进一步区分它们的特征,我拿起一个图形边看边摸,边故意作出神秘的样子说,“这个图形藏着很多秘密,看谁先找出来”,学生学老师的样子,很快找到了物体的特征。又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说:“同学们,今天啦,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储蓄罐,摇一摇,猜猜里面是什么?老师想将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的好习惯,存进这里面,同学们一定想存入更多的好习惯,对不对啊?(对!)我相信,这节课我们班同学一定能在这个课堂储蓄罐里装满很多颗星的,有信心吗?”这样,我们的“课堂储蓄罐”就应运而生了,孩子们了解到我们平时用的储蓄罐是用来存钱的,但是这个“课堂储蓄罐”是用来存储课堂中的好习惯的。这堂课上过之后,我们的课堂储蓄罐不仅没丢,而且一直使用到现在,一上课,孩子们便会问:“老师,我们的课堂储蓄罐呢?”对于孩子们而言,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很难忘记的习惯,不仅提醒着孩子们,更时时刻刻提醒着老师。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来源于学生自己亲身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记忆。
三、“无招胜有招”——教具使用的最高境界
其实教具使用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身边的各种东西都能够随时拿来当做教具,为我所用。
替换本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我认为,在课堂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那这时候用得最多的应该就是替换。比如,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由于孩子们的基础水平都还比较低,必须借助小棒等学具,但是农村里面的孩子很多都不舍得花钱,老师又要让准备学具,怎么办呢?于是,第二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学具”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我让孩子们把准备好的学具摆放在桌子上,一看,花样真还挺多的,有的是家里用来烧饭的柴火棒,有的是把家里的筷子折断成小截,有的孩子则是在上学路上折的野树枝,上面还隐隐冒着刚折时沁出的植物汁液,……一切都充满着乡土气息。
学习《认识时间》之前,我在班上布置了一个作业,小组成员一起制作具有小组风格的钟面,喜爱画画的同学可以为钟面设计独特的造型和背景,喜欢写字的同学可以为钟面设计好看的文字。回家后,同学们真的是积极地在思考,都想把自己制作的 钟面设计成独一无二的。到了检查作业学生汇报时,他们的作品真的是让我大吃一惊。有一个小朋友是用竹条编制的那种小簸箕做的钟面,大部分孩子的钟面都是一个规则的圆形或其他规则的立体图形,而他的小簸箕是一个凹凸感特别强的物体,加上是竹条编制的,所以不禁散发着几分艺术品的韵味。还有几个小朋友,她们把钟面的表面布置得特别漂亮,你不禁会问,她画的什么会如此好看呢,那我告诉你答案,她们自己在路边或田埂上采摘了许多漂亮的树叶或草叶,然后把钟面做成了美丽的树叶画。更有聪明的小朋友,他把钟面上的时间刻度做成了小动物的形状,比如小蜗牛,小贝壳,小蚂蚁。这些可能是很多城市孩子办不到的,也许他们并不知道小蜗牛、小贝壳、小蚂蚁到底是长什么样的。
既然农村的乡土素材如此广阔,为何我们不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呢?充分利用乡土学具,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动手思维。“认识圆”时,可能想到家门前水井口的样子;“认识球”时,可能想到饱满的黄豆种子。这其中蕴含着一种大自然教育,纯粹、自然、和谐。
“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同样,我们的教具也应该是灵活多变,能够为我们教学所用的。并且,要牢牢记住,教具的作用是为教学服务,而不在于它本身要多漂亮,多专业。”③我们在制作和选用教具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也就是我们追求的好教具,一定是能为我们教学服好务的,套用伟人小平同志的一句话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农村的学具不仅仅是预设的,更是孩子们在生活中自然生成的,这些学具体现着农村纯朴自然的特色,成为了我和孩子们之间对话和互动的桥梁。我们要用爱来开发农村的教育,用爱来发掘丰富的乡土资源。让我们传统的“土教具”在新时期仍然能够光芒四射,威力无比。
参考文献:
①《开发农村小学数学教具学具的魅力》 .中华教育资源网
②《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学习体会》 .石嘴山市第六小学.卢杏珍
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的制作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