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并且能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是一种学生内在潜力的迸发,不容忽视。习作同样离不开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关键词: 实践 阅读 多媒体 展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作文的一种特殊情感,写作起来就会乐此不疲,不再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我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
一、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全方位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以及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中,我注意因地制宜,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诸如,参观、访问、文体、劳动、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真切体会到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
如:有一次,我们班开展了小制作活动。同学们拿来了许多工具,有剪刀、彩纸、胶带、小木条……我让他们选择伙伴自由组合。要求每组先讨论制作什么物品,分为哪几个步骤,再动手制作。同学们一个个兴趣十足,干得挺起劲。我在旁边巡视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不一会儿,各小组带着各自的小制作上台介绍。最后我激发同学们说,今天大家的作品非常有创意。下节课,我们还将举办一个小制作展览,为了让参观的同学了解你们的作品,请每位同学为本组的作品写一则“解说词”。“唰唰唰……”同学们很快行动起来。
这样,在活动中有意识地潜藏着特定的作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快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去作文,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在生活中培养兴趣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并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让同学们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作文时就会“言之有物”,就会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我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认真观察自然界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及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有时带学生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了解劳动的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欢乐。并指导学生及时把观察到的生动有趣的情景及自己的想法随时记在观察日记里。
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就寻觅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作文时才能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博览群书、博古通今是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途径。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我要求学生注意收看新闻,关心时事。还让学生多阅读儿童类书籍、报纸等,读完后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谈感受、写日记,积累典型的素材等。如:我班有一名叫李俊的同学很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有一次写了一篇十分生动的文章,题目是《制作小橘灯》。我批改后就问这位同学是如何写出来的。原来她利用课外时间读了冰心的作品《小橘灯》,边读边想,深受感动。同时动手模仿着文中那个小姑娘的方法也做了一盏“小橘灯”。后来她就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了这篇文章。所以课外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兴趣
在作文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尝试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具的特点,并能创设出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写作情境。如:教学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我以《人民广场》为例。课堂上,先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播放广场的整体景色,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用多媒体向学生依次展示广场的彩色图片:绿草如茵的草坪,古色古香的四季亭,高大雄伟的十二生肖柱,水花四溅的喷泉……再配上优美动听的歌曲,绚丽多彩的解说词。整个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了一种虚拟真实的生活空间。学生入情入境,写作思路如涌泉,完整地、有序地写出有声有色的文章来。极大地培养了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五、在评价鼓励中培养兴趣
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还应该对他的作文进行正确的、客观的评价。教学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多品尝成功的甘甜,保护写作的积极性。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小到哪怕只是几个词用得好,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成功的希望,树立能写好的自信心。如:在学生作文的批语中,批上“有进步”、“进步较快”、“有较高的作文能力”、“用词准确”、“语句通顺”等优点,提出“要是……就更好了。”、“这个地方如果加上……,就会更具体了。”等意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又给学生的不足提出恳切的希望。这些富有激励性的批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正确引导、启发,不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才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