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张玲
[导读]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就业人员的快速增长,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就业人员的快速增长,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了市县两级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优化档案管理模式,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市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引言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作为重要民生档案,是核定参保对象享 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 利益。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准确性,提升档案 利用率,应跟随时代发展,优化社会保险档案管理。
        1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管理的重要性
        1.1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保险档案势必要实现归口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就要求我们建立完整安全的个人信息系统,即安全有序的社会保险档案系统。否则,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甚至会影响到社会保险改革的进程。
        1.2社会保险机构办理保险业务的重要要求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可以妥善保留参保人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等详细资料,从便于在其离退休之后办理相应的保险关系以及进行资金的转入或转出。因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参保人员以后的享受相应的权益,档案管理的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1.3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社会保险覆盖人群广泛,是一项全民关注的惠民工程。社会保险档案记录了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待遇享受情况,同时它还记录了参保人员的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情况,以便参保人员能够通过社会保险档案及时了解到自己的社会保险关系,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社会保险情况。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市县社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力量薄弱
        市县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人员配备普遍不足,很多市县经办机构没有配备专职档案人员,而社保业务档案数量增长迅速,社保档案工作人员与管理的档案数量不相匹配,低于1人/万卷的标准要求,人员配备上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市县社保经办机构档案工作人员流动频繁,相应的培训工作没有跟上,档案专业化水平不够,规范化管理能力欠缺,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2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我国近些年不断推进社保制度的改革,社保制度逐渐完善,但是在一些社保部门的管理手段还是比较落后。计算机的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很多社保部门计算机的利用率并不高,没有发挥出软件、硬件以及人员三者的作用,以至于管理效率很难被提高,管理手段也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
        2.3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发挥整合资源的优势,考核制度过于陈旧,无法满新时期发展的需要,这些现象的存在就使得我国很多企业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态度不端正,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大多数员工认为企业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是一劳永逸的,比较安稳,因此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不愿意学习的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这样是不利于自身发展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此外,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更侧重于服务业务和管理业务,对于管理人员的创造性要求并不高,这样就造成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整体不强。很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都建立了很完善的考核体系,但是这些体系的考核指标过于陈旧,就很难有效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这样就是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提升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3加强市县社保档案管理的对策
        3.1加强管理力量。
        按照人社部有关社保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的标准和要求,每万卷档案应当配备1名工作人员,并根据管理档案的数量增加人员数量。市县社保经办机构应健全组织管理,明确档案工作分管领导,保持专兼职档案人员相对稳定,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培训,满足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3.2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管理,简化管理流程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一方面,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能保证数据的准确率,计算机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了查找信息的难度,以前传统的档案管理使用的是纸质材料,材料的保存和查找都是大问题。社保部门使用计算机不仅能够将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实现长时间的保存,避免了档案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还简化了档案的调取。除此之外,在使用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安全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防治病毒和黑客盗取档案材料信息,并且需要安排专业检查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计算机,以构成一个安全、稳定的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
        3.3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我们可以聘请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像是这一方面的专家、教授等等,以此来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与教育,借由这一方式来让其掌握最为先进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理念,促进之后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其次,还可以积极组织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到省市档案部门所组织的一些培训以及教育活动之中,这样也能进一步提高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同时有效完善其自身管理技能以及专业素养。最后,还可以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聘请专业人员为其讲述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知识,以及软件操作使用方式。
        3.4推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内容的数字化,并建立数据库,能够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共享效率,根据信息利用者的需求,输入关键词,即可快速查询找出所需资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构必须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充分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资金投入,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模式,引进相关技术及设备,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简化档案借用、查阅的手续,扩大档案的利用范畴。
        3.5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参保人参与社会保险的重要依据,涉及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因此,要严格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得到妥善的管理。社会保险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对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完成好相关的工作。为了保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安全社会保险机构应设置专门的场所以及专职部门负责对档案进行管理,贯彻落实档案的保存、移交、查阅利用、销毁等工作的要求
        结语
        只有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市县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管理还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在人员、硬件、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夯实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资源建设,严格贯彻国家标准,完善和落实档案管理制度,改善保管条件和强化档案安全,加强社保档案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保档案服务利用水平,更好地服务民生。
        参考文献
        [1]黄丽娟.试析新形势下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8(15):81-82.
        [2]邢为民.新时期社保档案管理的思路和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3).
        [3]姚金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常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劳动保障世界,2018(30):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