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教学中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拥有法律意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停留在表面,与实际生活脱节。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回归实际生活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从而能够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很多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使理论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将这门课程进行生活化教学能够鼓励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当前,很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会采取大量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没有重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而且,部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没有正确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自己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会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走神等现象,影响到教学效果。
2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1创设生活化情境
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导入生活素材让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对生活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到“爱在家人间”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生活和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表演情景剧,学生在演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时总会有极大的兴趣,而且情景剧的表演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亲情对于自己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亲人对于自己的爱护和关心。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与家人沟通和交流的,从而能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掌握和家人沟通的技巧,并学会在沟通的过程中向家人传达自己的爱。形象生动的情景剧不仅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生活化,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生活中的事件中得到启示,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2.2将时事新闻与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近期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和时事新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时事政治事件,从而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素养,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发生的热点事件结合,加强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如在学习到“法不可违”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近期的“陕西省省委书记赵正永的贪污腐败事件”、“娱乐圈的阴阳合同”、“《我不是药神》中的走私药品的行为”等热点时事新闻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能够让学生知道任何人都不能触犯法律,一旦出现了违法行为就要受到追究和法律的制裁,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知道要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
2.3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后,可以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化认知,如在学习了“积极服务社会”的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担当小志愿者,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让学生对服务社会有了更深的认知。教师在讲解到“生活需要法律”的相关内容时,学生会接触到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如婚姻法、继承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等,从而能够了法律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保障作用,并培养了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在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纠纷和矛盾,如:小李为一名七年级的初中生,刚刚13岁,不爱学习,而父母也不重视小李的学习,因此就让他放弃上学,而小李在休学后的一年内收到了不良少年的影响,学会了偷窃,在一次偷窃的过程中所偷数额较大,触犯了刑法。而在对小李进行逮捕归案的过程中,他的父母不配合,并且阻挠公安人员执法。请问哪些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些规定?以及小李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的过程中,在模拟法庭上,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小李、小李的父母、律师、警察等角色,学生通过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资料的搜集,开展模拟活动。通过模拟法庭的开展,学生不仅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同时还了解到了要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且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了解到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从而能够明白法律是对公民的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和生活的保障。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能够彰显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和时事新闻结合,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获得道德品质、个人修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连常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80-81.
[2]陈俊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学周刊,2020(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