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开展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日后的学习更加容易。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制定长期可行的教学计划。语文教师可以构建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储量,在不断的练习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科学的阅读训练也是开展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在训练过程中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多方面着手进行阅读指导才能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构建情境;引导阅读;阅读训练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秉持应试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基本围绕考试的内容展开,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体会。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却运用教师的威严抑制学生的活力,使学生安静听讲,造成课堂氛围的沉闷。在现代化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同时要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构建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决定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专注程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围绕学生的喜好进行设计,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比较敏感,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基本都是在固定的教室中进行,一成不变的环境难以牵动学生的神经。鉴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构建教学情境,以此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主动投入到阅读中,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雪梅》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美丽的景色,但是梅花和雪却争论起来谁占尽了春色,诗人为此作下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吧。”我将提前准备好的梅花和雪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比欣赏,构建出真实化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仿佛诗人所处的环境中,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理解教材中额内容,很快掌握了古诗的含义,完成了学习。这样,通过在课堂中构建教学情境,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引导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储量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过程并不顺利,常常会出现不能了解文章的意思,理不清文中人物关系的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好,让学生产生对阅读的抗拒心理。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逐步提高文章的难度,增加学生阅读储量的同时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得到培养,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精卫填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储量。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当们抬头看到小鸟飞翔时是否有想过属于它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只名叫‘精卫’的鸟的故事,下面请大家开始阅读吧。”我讲完之后学生开始阅读教材中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完成了阅读任务。我接着对学生说:“同学们,精卫填海是我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大家可以在课后查阅其它的神话故事进行阅读。”这样,通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以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的文章,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储量,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得到提升,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信息技术,实施灵活的阅读教学
新课标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科学技术也日臻成熟,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对阅读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现代化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将教材中的内容灵活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悟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建立起人物的形象,促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样的形式实施灵活的教学,给学生更强的阅读感受。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每年都会吸引很多人去观看,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感受一下吧。”我讲完后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同时也将教材中的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这样,通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灵活教学,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四、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采用的教学方法只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效果,对学生长期的发展帮助效果有限。现代化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开展阅读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言传身教,给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联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长远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帮助的,也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每个人都有小时候,今天我们来跟着作者看看她的小时候有哪些故事吧。”我首先然给学生快读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之后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文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学生按照我的引导开始阅读,顺利完成了阅读任务。这样,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开展阅读训练,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略读法和精读法等阅读方法,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五、读写结合,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实施教学,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有深刻的感悟。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文章,在阅读完成之后让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学生需要在脑海中回味一遍文章,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悟,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那个星期天》时,教师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有过原本大人答应自己的事情却没有兑现的经历吗?今天让我们看看作者的经历吧。”学生开始阅读文章。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读后感。学生开始开始回忆文章中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感受开始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新的感悟。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将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写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从而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总之,阅读教学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在现代化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喜好设计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开展阅读训练,给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还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感悟,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于玲玲.趣味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和阅读教学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87-88.
[2]戚玲,王伟山.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150.
[3]张淑杰.浅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