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刘艳
[导读] 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促使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出现了一个比较巨大的改变,新型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备受关注,同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培养等重视度越来越高,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比较基本的素养与能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等方面提高,所以教师注重创新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占有的主体地位,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化差异等方面出发,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充满了求知欲的情况下自主探索并学习,从而有效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语文学习能力等方面提高。
        一、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
        (一)什么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到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具备学科的特质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小学语文学科当中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化学科,主要是指学生能够经过学习语文学科知识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等。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些要求基本都体现出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培养。
        (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关联性、综合性与持久性的特点。而其中的基础性具体表现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获得语言、文字、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是学习好其它学科知识的基础,也能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好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也是生活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的关联性具体体现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封闭式的模式,而是与学科和文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科关联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授知识,而是要做到将相关的知识进行联系,为学生提供语言、文字、文化等全方面的知识视野。文化关联性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文化价值性,一方面体现为在科学、数学、体育等学科的理解方面,另一方面体现为科学、数学、体育等学科的互相补充、渗透等方面,能够最大化发挥“全学科”的文化教育价值。其中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等综合方面的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对来说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当中比较明显的特征,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相对来说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当中比较隐形的特征。其中的持久性主要体现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到语文知识与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素养能够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等,使学生可以终生受益。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增加趣味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趣味性的方式教授知识内容,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也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可以积极投入进来。鉴于此,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究,增加教学环节当中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到知识,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到语文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推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提高。
        例如,在进行《姓氏歌》教学时,笔者首先引入课题:“同学们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谁能给大家讲讲呢?”学生们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教学场面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然后,笔者讲到:“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张姓背后的故事吧,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挥比较聪明,他喜欢狩猎并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了弓正,赐姓张,请问同学们知道张姓氏的名人有哪些吗?”有的学生回答西汉大臣张良,有的学生回答东汉科学家张衡,有的学生回答书法家张芝等等。最后,笔者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依次介绍了自己的姓氏,并要求学生在介绍时要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到课本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从而有效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等方面提高。
        (二)引导主动性学习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智力发育程度、思维能力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等方面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将被动学习语文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思考问题的形式,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等方面提升。
        例如,在进行《纸的发明》教学时,笔者提出了相关的问题:纸的发明是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东汉的蔡伦是怎么制造出纸的?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等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教材中的知识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然后,笔者在一定的时间之后以抽查的方式让班级当中的学生进行了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其正确的指导。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通过设定相关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有效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之下,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需要讲授的课本教材知识与相关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效拓展其语文视野,从而进一步推进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与素养提升。
        例如,笔者在讲授《赵州桥》时,首先将课本教材中的知识与相关的知识制作成了课件的形式,并加入了一些赵州桥的图片、视频等,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了观看。然后,笔者在学生们观看的过程当中结合课本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及时的讲解,学生能够在学习到课本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拓展知识视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
        总而言之,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增加趣味性教学、引导主动性学习、开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到语文课本教材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语文素质与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20):61-62.
        [2]杨春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